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孙家岔镇刘家峁煤矿6日上午发生一起井下事故,11人受困井下。记者7日凌晨从事故现场指挥部获悉,目前救援仍在继续,但难度很大,井内一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值的160多倍,且浓烟大,能见度不足1米。
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副总经理杨俊哲是此次救援组的技术组组长。他告诉记者,6日共有两支救援队分两批下井进行搜救和探查。但是第一支救援队下 去走到1200米左右处时发现一氧化碳浓度有1600PPM左右,烟很大,视线不清,不能再往里走了。第二支救援队进去后发现,一氧化碳浓度已高达4000PPM左右,能见度不足1米,就退了出来。“井口允许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值为24PPM,矿工方可入井作业,如今已超出太多。”
由于一氧化碳浓度高,能见度低。专家组经过会商后,决定将井内的通风系统由抽出式通风改为压入式通风,使搜救队员能在新的风流里搜救,为下一步搜救奠定基础。
杨俊哲说,现在可以初步确定是井内密闭坍塌。密闭是封闭巷道和采空区的一个设施,就是一个防火墙,等于说是防火墙塌了。“但是这个防火墙到底怎么塌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个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据了解,被困矿工大多数是运输工,散在沿线的巷道里,目前从井口到被困人员最远距离有2公里左右。
刘家峁煤矿属于改造煤矿,始建于1998年3月,目前处于试运转阶段。经初步核实,6日7时,有49名矿工入井,在发现事故迹象后,煤矿立即组织井下人员升井,有38人安全升井,仍有11人被困井下。
佰佰新闻加点料:
煤矿倒踏、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在矿难中自救、互救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就给矿友们全面介绍下煤矿事故中的紧急处理知识。
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1.迅速撤离灾区: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
2.及时报告灾情:在灾害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作业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在积极、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区域人员发出警报。
3.积极消除灾害:利用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抢救人员时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抢救生还者,后抢救已死亡者;先抢救伤势较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者;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出血和骨折的伤工,先复舒、止血和固定,然后搬运”)。
4.妥善安全避灾:当灾害事故发生后,避灾路线因冒顶、积水、火灾或有害气体等原因造成阻塞,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撤退时,或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达到安全地点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和灾区较安全地点,或者就进快速构造临时避难硐室,进行自救互救,妥善安全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营救。
百姓关心的,就是本安全网关注的,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常识、安全常识都可以在这里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