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资讯 > 安全要闻 > 公共安全 > 公共场所 > 正文

治理城市病看看国际大都市的奇招


  • 要闻
  • 2015-12-25 10:49:37
  • 来源:新民晚报
  • 要闻
  • 分享
  • 要闻
  • 0
  • 要闻
  • 1867
  • 要闻
  • 收录
导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那么国外是如何治理的呢?

治理城市病看看国际大都市的奇招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放眼全球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在空气污染、公共交通、城市功能、绿化建设等方面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佰佰安全网为你盘点介绍。

伦敦:立法治理雾霾改变能源结构

英国伦敦曾被称为“雾都”,1952年冬天的雾霾导致超过1.2万人死亡。经过数十年努力,伦敦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迎来碧水蓝天。

1956年英国国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1968年该法案经过修订,明确在城市村镇设立烟尘控制区,区域内城镇禁止直接烧煤。

1990年英国启动电力工业私有化,同时天然气发电机技术取得突破,电力生产进入高效能、低成本的快速发展期。

2009年英国出台《低碳转型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

2012年英国制定《能源法案》,支持可再生能源、新核能、燃气等多元化能源架构。同时政府颁布财政刺激政策,鼓励改用节能设备。

立法与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带来显著变化,煤炭燃烧引发的烟雾污染在伦敦不复存在,二氧化硫浓度已达到欧盟标准,但臭氧和PM10浓度仍未达标。

2002年伦敦发布空气质量战略,并在2006年和2010年进行修订,将治理空气污染的关注重点转向机动车污染,包括推进低排放机动车、设定低污染排放区新标准等。

2003年起,伦敦采取工作日对私家车收拥堵费政策,增加的财政收入用于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

2008年起,伦敦推行覆盖2644平方公里区域、将近整个大伦敦地区的低污染排放区标准,低排区内行驶的车辆须达到排放标准,否则将被征收费用。

纽约:发展公交网络严格限制私车

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有常住人口820万,每年还吸引5600多万人次到访。纽约一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面严格限制私家车,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颇见成效。

纽约有24条地铁线和230多条公共汽车线,形成覆盖全市的高密度、全天候公共交通网络。数据显示,纽约曼哈顿岛80%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手段,在美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

纽约地铁总长1355公里、站点468个,运行十分高效。2014年纽约地铁客流量超过17.5亿人次,工作日平均每天客流量560万人次,超过美国其他城市地铁客流量总和。

为鼓励低碳出行,纽约2013年启动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在全市设330个站点,有6000部自行车供使用。一年后,有近10万人注册成为年度会员,远远高于预期。

在纽约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纽约以对私家车“严苛”著称。在纽约开车需要支付燃油税、过桥过路费和高昂的停车费,曼哈顿随处可见各种限速、限行、禁停标志,许多人因此主动放弃私家车出行。纽约针对私家车的执法也毫不含糊,仅2014年市议会就通过了重罚不让行人的司机、吊销有致命车祸的出租车司机执照等法案。

纽约将防治交通拥堵作为系统工程,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出行、立法保护行人等各种政策的出台均围绕着保障交通畅通这一目标,因此成效显著。

东京:兴建“副新都心”分散首都功能

日本东京城市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却能摆脱严重拥堵等城市病,被评为全球最便利城市之一,几十年前开始实施的“副都心”“新都心”建设功不可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东京人口短时间内急剧增加,首都功能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导致交通拥堵严重。为此,东京兴建了7个“副行政中心”(“副都心”)并带动周边县域建设“新都心”,有效分摊首都城市功能。

1956年日本出台《首都圈整备法》,通过转移政府机构和吸引企业入驻等做法,首先在涩谷、新宿和池袋建成“副都心”。1982年日本又兴建了上野、浅草等3个“副都心”,到1995年“副都心”达到7个。这些“副都心”内公园、医院、大型商场、大型公司总部、酒店、公寓等一应俱全又各具特色,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与其他地区相连。

同时东京还注重向周边地区转移首都部分功能,带动周边县域建成“新都心”。目前东京周边“新都心”包括北部埼玉县埼玉、南部神奈川县横滨、东部千叶县幕张3个,距离东京约30公里,乘坐电车均可在30至40分钟内抵达。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还在都市圈郊外大力兴建以住宅为核心、具有多重功能的复合型新城,并通过建设筑波科学城,向地方转移大批国立研究机构。如今,人口不足21万、面积284平方公里的小城筑波,是日本研究机构和人才最密集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散首都功能的同时,日本借机大幅改善公共环境,将企业和机构外迁后空出的地皮用作城市绿地,减少人口密度。

新加坡:开发让位环境近半国土绿色

新加坡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得益于科学精细、环境至上的城市建设规划,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45%,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建国初期,新加坡也曾垃圾遍野、棚户区林立、蚊虫肆虐。政府聘请联合国专家,用4年时间编制未来30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规划,提出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

1991年,新加坡又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将24%土地保留为绿地,并保留82%现有天然森林的目标。此后,每隔10年政府都会修订一次城市建设规划。

新加坡最大的约束是土地,但新加坡中央区以及填海而成、占地1.01平方公里的滨海湾花园却近乎“浪费”地占据着整个国家最黄金的地段,周围所有高楼大厦都要让位。

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表示:“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我们在中央保存了150平方公里永久保护区。没人敢打主意,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开发的,完全是纯粹的大自然。”

为了避免和克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城市病,新加坡从各方面制定规划,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计划。

刘太格也是“居者有其屋”理念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他表示,当初制定组屋修建计划时,组建了一个12位社会学博士组成的团队,专门研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甚至包括心理学等与规划有关的课题,确保整个城市的组屋规划之间相互包容,不至于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目前新加坡仅12%土地用于建造道路,14%土地用于建造住屋,这也是花园城市至今不被工业发展挤压的原因之一。

安全网新闻加点料:需防城市规划变动快、落实难

李伟所在的北京荣邦瑞明一直致力于探索地方政府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虽然中央有关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路径确定,但在李伟看来,真正的执行难点在于地方政府,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用好自己,用活市场,是地方政府的一个新考验,新课题。

以规划为例,会议亦强调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要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规划落实难是当前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初步估计,很多规划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能够得到落实的不足10%,或者从狭义的口径上看,可能不足5%。”李伟表示,在强化规划的落地和操作性之外,更应该强调地方政府不干什么,从而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全国城市设计现场会暨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全面推进规划改革的有利条件已经具备。下一步,既要改革规划本身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理念和方法,也要改革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 关键词
  • 城市病
  • 城市规划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维德勒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今日关注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热门排行

佰佰安全网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