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或间接因食品添加剂而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很多人都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认知上的恐慌。为了解除大家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上的误区,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食品学院教授孙宝国在接受访谈时,特意为大家做出了解读。
当前,社会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在当前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食品添加剂受到广泛的质疑,孙宝国院士在访谈中指出,公众对食品添加剂有很多误解,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以及食品的色香味,为了防腐和保鲜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当中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的物质。孙宝国院士强调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合理合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绝对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相反很多食品添加剂还是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须的,像一些营养强化剂、矿物质等。食品添加剂一直在改善我们的生活,现代社会中食品添加剂在生活中的使用更普遍,可乐、冰淇淋、巧克力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饮食当中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为了防腐和抗氧化的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越是发达的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情况越普遍,这是一个趋势。
孙宝国院士明确指出,食品添加剂在我国被妖魔化了,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的阴影在很多公众的心目中还抹不掉,这种现象估计还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消除。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家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非法添加物。非法添加物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当中的,但是由于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把非法添加物添加到了食品当中,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了危害,所以有相当多的消费就以为非法添加物就是食品添加剂,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应该加强科普,增加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知识。生产厂家应该正确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标识、广告中都应该正确宣传和引导,防止公众被误导。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厂家在食品标签、广告中标注了无添加、0添加、不含防腐剂等,无形当中加剧了消费者的误解和恐惧,这种做法不可取,食品产业界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