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2014年,全国15至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为1.5万多人。今年1到10月,该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他担忧地说:“青少年受到艾滋病病毒的威胁越来越大。”
“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按照吴尊友给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的数据,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是57.5万,其中学生占1.6%。
吴尊友的研究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增长率在32%,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净增长率为2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在15~24岁群体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占到96%,男男同性传播占到57%。”吴尊友指出,“单纯从学生来看,性途径传播是主要的,同性传播的比例更高。”
从2014年和今年1到10月的数据来看,15~24岁的学生新增感染艾滋病病毒中,同性造成的感染占82%。另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女学生性别比是11∶1。自2008年以来,女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报告人数每年都稳定在五六十人。可是,男男同性恋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增长幅度却很大。
在由淡蓝公益组织的公益活动现场,有专家表示,在北京有30多个公益组织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他们从事高危人群干预和病原检测,对感染人群进行关怀和支持。这些公益组织每年发现的新感染者,占到总发现感染者的40%。
今年8月,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另外,学校、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要为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学生及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行为干预、告知、随访管理及抗病毒治疗等服务。
专家指出,在预防艾滋病进入校园方面,还是要加强学校的性教育,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在儿童少年时期开展性教育,让学生认识男女性生理的特征和差异,自然接受男女之间的差别。到了中学之后,在性教育中要有情感、社会观念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会与异性的健康交往。性成熟之后,就要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青年提供有针对的咨询和指导。
佰佰新闻加点料:自艾滋病发生十多年来,医学界的专家们在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免疫学、诊断学、预防学等领域里,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对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人们应当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做得到的。对个人预防来说,除掌握有关艾滋病知识外,尚须做到: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延伸阅读: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学生应牢记的4点预防常识
更多安全讯息,请关注佰佰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