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在社会群体中是相对脆弱的,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的实施力度,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人性化的服务,避免类似惨剧发生。
台中市后里区李姓妇人眼盲、瘖哑又重听,她儿子有自闭、躁郁倾向,母子相依为命生活清苦。李姓妇人近两个月前疑反锁房内寻短,妈妈找不到儿子疑活活饿死;母子身亡近两个月无人闻问,昨天(19日)才被人发现。
警方调查,李家因未缴电费,台电催缴未果,昨天派人拆电表时,看到72岁李妇陈尸屋外庭院报警。警方找消防人员破门,发现47岁李姓男子躺在床上已死亡。母子没明显外伤,现场未找到遗书。
警方封锁现场采证,李家砖造平房门窗未遭破坏,也没打斗痕迹,分析李疑自闭症发作,想到照顾母亲压力太大,反锁房内暴毙;妈妈找不到儿子,吃光家中食物后饿死。检察官相验遗体排除他杀,择日剖验。
警察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连颗鸡蛋都没有,米缸也是空的,内心一阵心酸“怎么会是这样?”
李家已4个月没缴水费358元(新台币,下同),门口贴有水公司催缴单;屋外邮箱塞满信件,曾有封挂号信没人收,邮局还把送达通知书塞进信箱,请李妇到邮局领取。
邻居前一阵子在李家附近闻到恶臭,以为是芋田鸡屎肥料的气味未起疑;邮差送信找不到人、水公司催缴不到水费派人拆水表也没察觉,直到昨天台电人员去拆电表,才发现惨剧。
王姓邻居说,李姓母子不太和人来往,儿子白天出外工作,邻居曾去探视李母,她疑害怕,不断用敲桌子等方式赶人;今年9月初曾见李母到屋外,但10月未领重阳津贴。李姓母子多日未现身,曾有人向警察反映但无下文。
李妇亡夫是上尉退休的荣民,台中荣服处总干事李保旗说,李家清寒,今年6月曾去致赠端节慰问金,未看出母子有异样。
台中社会局指出,李妇是多重障碍者,每月可领4700元生活补助金;李家近10年内未申请社会福利资源,因李母非独居,未提供居家送餐等关怀服务。
安全网新闻加点料:
造成孤寡老人感到缺少关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缺乏体系配套和公正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防护网,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要求,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出台了村、乡、县三级联合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但由于监督不力、制裁不严等多种原因,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在有些地方得不到认真落实。而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种种突出问题,如:覆盖面窄,标准过低,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障方法简单且未能体现人文关怀。目前农村孤寡老人相当多的家产不过百来元,生活来源最大的指望是每年政府下发的低标准生活补贴。遇上三病两痛,打针吃药,生活补贴全搭上都不够。城镇和农村孤寡老人在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两个群体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散居农村的孤寡老人是不公正的。
二是政府对孤寡老人的关注度低,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孤寡来人的关爱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个别部门和领导更是走过场,一阵风。
三是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的歧视与排斥。孤僻、无知、自私、消极、懒惰、嫉妒等性格特征,是长期以来贴在孤寡老人身上的不公正标签。在农村的传统习俗中,他们不是前世造孽,就是前大半辈子懒惰不上进,以致断子绝孙、孤苦无依,习俗上嫁出去的女儿也不养老,无儿女的孤寡更被认为天生就该孤苦伶仃。社会文化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理解和关爱时,却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励志等方面的关爱和帮助,漠然的态度就是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心理极度自卑。
四是在社会中没有形成一种关爱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氛围。没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有爱心的人深入孤寡老人家中为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