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部“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道出了多少被拐孩子父母的心酸,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打拐机制的不少漏洞。
目前中国的防拐可分为事前和事后两种,事前主要以教育为主,孩子的父母亲人是关键,现在也有部分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使用儿童防丢器等现代电子设备;事后打拐的办法,一是依靠现在越来越完善的视频监控网进行排查发现失踪儿童线索,二是建立DNA数据库,为获救的失踪儿童寻回提供方便。
现在,拐卖儿童的现象越来越被重视,人贩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相对于一般孩子,新生儿被拐的危险性更大,一是它们没有自我意识,二是家长对孩子的信息掌握度也不高,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徐晓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生儿指纹录入和DNA档案信息库。通过采集新生儿指纹和DNA信息,从出生开始即建立个人档案信息,并以该信息作为上户的必要条件,以此来有效遏制、杜绝儿童买卖。以目前我国公安部建立的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仅仅是失踪被拐儿童父母,以及疑似被拐儿童的DNA信息。这样的信息库容量,对于打拐、寻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温岭第一人民医院投入近30万元建立“婴儿电子安全系统”。给宝宝脚腕上戴上一只rfid电子“防盗脚环”,宝宝的个人信息全都被储存在里面。一旦宝宝出了安全区域,“防盗脚环”就会自动报警。
该系统是借助rfid射频识别科技,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信号的智能电子标签,在医院安装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可以随时接收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出的信号。根据信号的状态,可以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
尽管如此,就电影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失踪儿童寻回的机制漏洞,其实还是没有根本解决,中国失踪儿童的寻回率仍然不高。相较而言,美国在失踪儿童寻回的机制上就要好的多。下面就来看看美国是怎么看待失踪儿童的——美国的失踪儿童干预系统。
美国设立的儿童打拐机制——“amber系统”则彻底将失踪儿童和嫌疑犯置于民众的海洋中。1996年以来,这个系统已经成功寻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以2011年为例,在通过amber系统成功寻回失踪儿童的案例中,有50%是因为公众或警方通过amber警报发现了嫌疑犯的车辆;39%是因为公众接到警报后,提供了目击线索等关键信息;更有11%的案例,是嫌疑犯收到警报后释放了被绑儿童。
回看国内,2013年3月,长春失踪儿童被杀事件令人扼腕。4月,江西万安也发生一起儿童神秘失踪事件。8月山西被挖眼的男孩小斌等等影响巨大的案件。2007年《凤凰卫视》报道,中国每年约有二十多万儿童失踪,找回的概率0.1%左右。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记住,你的参与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