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资讯 > 安全要闻 > 人身安全 > 学生安全 > 正文

叛逆少女因想打耳洞报假警称“遇险”


  • 要闻
  • 2015-11-03 15:23:5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要闻
  • 分享
  • 要闻
  • 0
  • 要闻
  • 1595
  • 要闻
  • 收录
导语:2015年11月1日下午,一名女孩拨打报警电话称自己遇到危险,民警迅速赶往事发现场,而这通报警电话,则是由于该名女孩家庭纠纷所引起。事件具体详情,请您与佰佰安全网一同关注了解。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叛逆期。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尽量避免因家庭矛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叛逆少女因想打耳洞报假警称“遇险”

十岁女孩想打耳洞被拒 报假警说父母是人贩子

核心提示:111日下午,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打110报警,哭着说自己遇到了坏人。沙区警方闻讯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因为女孩要打耳洞,而父母不允许引发的一场纠纷。

“他们是人贩子,他们还打了我……”111日下午,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打110报警,哭着说自己遇到了坏人。沙区警方闻讯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因为女孩要打耳洞,而父母不允许引发的一场纠纷。

女孩要求打耳洞被拒

11月1日下午,沙坪坝的邹女士与丈夫带着10岁的女儿乐乐(化名)在双碑一商场购物,乐乐正在读小学5年级。当一家三口路过一家首饰店时,引起了女儿的关注,这个店的门口写着可以打耳洞。

“妈妈,我想打耳洞……”10岁的乐乐已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前不久她看到有高年级的女生打了耳洞,带了耳环很好看,她很想跟她们一样。

“你还是个小娃儿,打啥子耳洞哟!”邹女士和丈夫认为女儿太小,立马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并拉着她马上离开准备回家。

女儿被扇耳光立即报警

可乐乐却不愿意走,并大吵大闹起来。在一旁的父亲因平时少于管教女儿,见到这一幕并没有说话。平时是个急脾气的邹女士见状,很是生气,于是当街打了乐乐一耳光,乐乐当即的一声哭了起来。

很快,情绪失控的乐乐拿出包里的手机拨打了110报警,民警叔叔,我被人打了,我不认识他们,他们是人贩子’……”女孩抽泣着说。

沙区110快处队民警闻讯立马赶到现场。在街上找到乐乐时,她一直在哭泣,满脸通红。见民警赶到后,邹女士立马上前解释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并表示自己是乐乐的母亲。这时,父亲也赶紧向民警解释起来。我们确实是孩子是父母,因为一点小事,这孩子……”

女儿要求民警立即抓人

“我不认识他们,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乐乐极力反对,还一口一个人贩子

这时几十个围观的群众也围了上来,他们是母女,刚刚在吵架。”“妹妹,莫哭了,跟妈妈回家哈!”“不要动手打娃儿嘛,有啥子好好说”……周围群众也纷纷劝导起来。

民警通过查询,发现乐乐确实是邹女士的女儿。我们平时比较娇惯她。邹女士表示,她的脾气比较急躁,对女儿管得比较严格,没想到女儿竟会报警找民警。

面对邹女士,民警提醒她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最终,乐乐跟随邹女士的朋友回家了。而邹女士和丈夫也表示,回家后将好好跟女儿沟通,不会再动手打女儿。

各方看法 10岁女孩追求美 家长需正确引导

重庆钢城实验学校五年级班主任方姿告诉记者,在这件事中,母亲和女儿的做法都欠妥。从一个老师的角度看,首先妈妈当街扇女儿耳光的做法太粗暴了,对娃娃的自尊心伤害很大。而10岁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虽然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但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家长引导。

方姿老师认为,10岁的女孩已开始对有了追求,但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如果是由她来引导这个学生,她会告诉乐乐,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应该有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穿着打扮,在学校是不允许学生佩戴耳环的。当然,老师还会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母亲扇女儿耳光 可能让她更逆反

11月2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其实乐乐这样的情况在普通家庭是很常见的。乐乐报警说不认识自己的父母,体现出她是极其不赞同母亲采取扇耳光的方式来对待她的。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用两种教育方式:首先,说道理,向孩子讲明打耳洞不符合这个年龄的特点,对身体会有伤害;如果孩子仍然不听,则可以采取另一个方式,冷处理,让孩子先冷静下来。

乐乐的妈妈当街打孩子耳光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和家长离得越来越远,甚至导致她逆反心更严重。家长要多聆听孩子内心的诉求,帮她分析利弊,多善意沟通,而不只是唠叨和抱怨。

佰佰延伸阅读:少女早恋遭家长反对被锁家中 报警自称被软禁

更多学生安全资讯,尽在本安全网站。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常识知识,您还可以关注安全科普、流言留言、你知道吗等相关频道。


  • 关键词
  • 孩子叛逆
  • 报假警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WISTON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今日关注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热门排行

佰佰安全网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