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帖子在微信朋友圈疯转,这篇题为《什么都没做,银行卡十分钟被盗扣8万!原来是因为开通了这个功能!》的文章显示,最近,各地出现多起银行存款莫名消失的情况,目前已经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就在几天前,湖北罗先生的银行储蓄卡先被存入1.61元,紧接着手机收到的短信提示显示卡里剩余的近8万元被人十分钟全部转完。罗先生随后报警。目前此事仍在调查当中,初步调查结果是,发现是有机构滥用跨行代扣接口导致。
事实上,近日发生了多起银行卡内存款被莫名其妙地以代扣形式被支付公司划走的事件,而且并非个案,而是集体盗刷事件。盗刷手法基本上“先有一笔小金额代发入账,接下来就是代扣”,涉及的人群包括个体户、学生、老师。涉及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山东、上海、辽宁。有银行也向记者反映,近期接到部分客户投诉,反映其银行账户中的一些扣款交易非本人操作。
代扣业务一般用于水电煤、保费等小额定期支出,不能用于投资理财之类的大额划账。但这几年一些机构擅自把银行代扣接口开放给外部平台,扣款用途也超出限制,原来定位于“小额、公益、便民”的代扣,现在却变了味。
储户需警惕索要验证码的“客服短信”,如发生“盗扣”可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很多持卡人办理过水电煤、移动电话等的自动扣费,只要签一个协议,商户就可以从你账上直接划款,不需要再输入密码。这个扣款指令,就是通过开户行开放给外部平台(含其他银行)的代扣接口来实现的。然而,近日一些事件显示,一些扣款交易非本人操作,代扣变成了“盗扣”,本来带来极大便利的事情,却因为第三方机构滥用跨行代扣接口带来了各种风险。
警惕索要验证码的“客服电话”
在资金被代扣时,持卡人接到了冒充游戏公司或者其他公司的客服电话,询问交易是否为本人授权,一头雾水的持卡人肯定第一时间否认,这时对方告知可以撤销交易,但需要提供手机验证码。注意,此时骗子已经在其他平台发起了交易,等待验证码进行支付。如果持卡人一心想要追回资金,提供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骗子在平台上输入验证码就成功转走资金了。
发生“盗扣”可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六条的规定,若储户既没有恶意串通作案,又没有故意泄露密码等信息,就需考虑银行有无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如果是犯罪分子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了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等资料,也需查明银行服务是否尽到审查义务以及存在技术漏洞,该举证责任在于银行一方,否则,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发生未经储户授权的盗刷或盗扣事件时,储户可以根据《合同法》以存款合同纠纷起诉银行要求赔偿资金损失。
安全网生活小知识:揭信用卡是如何泄密的
信用卡用起来享受各家优惠当然是方便,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护信用卡的安全不可忽视。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银行卡境外盗刷事件,共同特征是:银行卡在客户手上,密码也保管得很好,却莫名被盗刷。那么,你的密码是如何泄露的?如何让你的信用卡更安全呢?小编总结如下,供各位卡友参考。
■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为由套取信息
有些公司号称能办理高额度信用卡,然后以此为诱饵,到处发信息诱使市民“上钩”。接着他们会在办卡过程中了解到受害者的所有个人信息,从而盗刷信用卡,所以办卡一定要去银行办理,千万不要投机取巧。
■利用钓鱼网站骗取信息
骗子在网上冒充各种“官方”身份,像各大银行办事处、各类政府机构、知名娱乐节目栏目组等,或发来一个链接,以中奖等名义,要求市民点开后,按照提示输入卡号、电话号码,甚至是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市民一旦按此操作,信用卡就不再安全,卡内资金很可能会被盗刷。
■利用“备忘”功能套取信息
骗子会冒充网站客服打电话,说你之前用银行信用卡绑定快捷支付时绑定失败,需要重新验证激活,然后要求按照备注提示填写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密码、有效期和动态密码。一些网购网站和支付工具有“备忘”功能,通过这些操作,骗子可以盗取用户的支付账户信息。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尽可能直接到银行柜台办理信用卡申请手续,千万不要委托他人或非法中介机构代办信用卡。
■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申办信用卡时,可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以防身份证件复印件被挪作他用。
■接到自称银行人员的电话,询问有关信用卡个人账户相关资料时,要提高警惕。出于验证的需求,银行工作人员会向你核实一些个人信息,但不会问及密码之类的。
■不要把身份证、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更不要泄露银行卡卡号及其有效期,收到新卡和密码信封,先进行密码修改,卡片和密码分开保管。
刷卡消费须谨慎
■申请到银行卡后,务必在卡背面签名。
■需要输入密码时,应尽可能用身体或另一只手遮挡操作手势,以防被人窥视。
■拿到收银员交回的签购单及卡片时,要注意认真核对签购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再签名,同时还要留新交回卡片是否确为本人的卡片。
■交易单据要注意妥善保管,刷卡消费时若发生异常情况,如发生卡重复扣款等现象,可凭交易单据及对账单及时与银行联系。
■在收到银行卡对账单后,应及时核对用卡情况,如有疑问,应及时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查询。
个人信息泄漏怎么维权?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等投诉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网址为www.12377.cn
■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如果想了解生活小知识和安全用品也可关注本网的你知道吗、品鉴、科普和话题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