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9时,兰州市物价局召开全市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听证会。此前,这项涉及兰州市近360万居民冬季供暖成本的价格听证会,引发了市民的极大关注。令人意外的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听证会,居然以一种“快闪”的节奏草草收场。
市民:如此听证会,真不知是在拒绝民意?还是忽悠民生?
记者手中的会议录音显示,从供热企业开始阐述涨价理由,到消费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方代表依次发言,再到最终兰州市物价局负责人作总结,一共用时35分钟,堪称兰州市“史上最短”的一次物价听证会。如此重要的听证会何以会如此简短,是参会者工作“高效”,还是另有玄机?
本次听证会的主要任务有两项,确定普通居民家庭生活用气和壁挂炉采暖家庭用气的阶梯式价格调整,涉及到四套具体的调价方案,核心内容就是天然气价格将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上涨。
对于此次民用天然气的价格调整,兰州市民普遍担心冬季采暖费用会大幅增加,并由此导致连锁反应。对此,兰州市物价局表示,拟订了两套方案,方案 一中第一档用气量120立方米/月,按照5个月供暖期计算,每天的用气量是9.6立方米。第二方案中,第一档用气量140立方米/月,按5个月供暖期计 算,每天的用气量是11.2立方米。该局称,一年12个月,每月用气量是平摊的,并不仅仅针对供暖期,综合算下来“涨价对普通居民很划算”。来自物价部门 的解释并没有获得市民的普遍认可。
在当天的听证会上,有消费者代表提出了“尖锐”意见。兰州市七里河区消费者协会推荐的听证代表欧海玲在发言中说,根据自己的入户调查,不论是120方还 是140方都远远无法满足居民冬季的供暖用气需求。她举例说:“兰州冬季寒冷,我入户一家刚结婚的小户型居民,就两个年轻人,冬季平均每月要用气255 方。”为此,她反对物价局拟定的两套方案,建议基本用气量应该调整到月均300方以上。
欧海玲的发言,在听证会上用时最长,5分23秒。其他5名消费者代表和4名经营者、利益相关方代表,发言时间都不长。最短的发言,连客套话在内用时只有17秒。
曾被居民寄予厚望的专家代表、甘肃金城律师所的一位律师发言也不足2分钟,除了表明同意“涨价”、赞同“方案二”外,并没有更多阐述。
听证会进行到29分50秒时,发言结束。主持者开始进行概括总结,并表示将对大家的建议整理后如实上报市政府,最终确定涨价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听证会,许多记者赶到会场时,会议却已经匆匆进入尾声。有市民表示,如此“快闪”式的物价听证会,真不知是在拒绝民意?还是忽悠民生?
如何让民生听证会真正代表民意
有媒体粗略估算过,近些年,各地举行的各类听证会不下数千次,一些听证会走了形、变了味,成了传达要求调价部门意见的“单声道”,结果招致舆论一片质疑声。但也不全是这样,例如,前些年,贵阳市政府召开出租车起步价“降价听证会”,将出租车起步价由原来的10元下调至8元。又如,2006年,在全国景区门票及其他服务价格一片“涨”声之中,四川省对部分旅游景区交通工具价格举行降价听证会,“听降”的景区包括神仙池、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和海螺沟等景点。
当然,不能说涨价就不好,降价我们就点赞。
有关专家指出,本来,听证会就是一种利益博弈的机制,只要经过充分的博弈,某项价格有升有降是正常事。然而,反观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并没有体现利益博弈机制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反而成为某项价格上涨而走的过场。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指出:“目前我国的听证会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听证会没有在各个领域推行。我国要建立起科学、合理、‘永不落幕’的公共政策决策听证机制,还有个漫长的过程。一是要完善听证会代表产生方式,更好体现代表性;二是要规范听证会的程序及操作流程;三是听证结果要对价格政策形成刚性约束,让结论更透明;四是要健全听证制度的监督机制。”
佰佰延伸阅读: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安全网,更多安全知识尽在安全常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