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险”听上去是个很有创意的点子,最近引起不少网友对它的热议,这个创业项目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一名大二女生管凌子和她的团队一起推出,没想到刚小试牛刀,效果比预期要好,共卖出100份“挂科险”,而且只有3人挂科,只亏损了10元。下面跟随本安全网一起来了解一下。
2天卖100份仅3人挂科
今年6月底,管凌子和她的团队推出了校园创新金融小产品——“挂科险”,同学只要投保5元,考试若不及格,就可以获得30元的补偿,取得高分的同学,也可以拿到20元的鼓励费用。2天里,“挂科险”卖出100份。3周前,管凌子拿着“挂科险”项目,参加了上海财大创业学院首期“匡时”班。
“在产品售出后的几天内,同学们投保的考试科目相继出成绩了,‘理赔’工作也开始了。”管凌子说:“本来还担心会亏得很厉害,没想到结果比预期的好,只亏本10元。”
据管凌子介绍,“挂科险”如今只是开了个头。下学期,团队还将根据今年的数据,对产品做更多优化,比如根据各个考试科目设置不同的保费。目前,团队在创业学院老师帮助下,已经向学校教务处提交了一份“数据需求申请”,希望得到学校各个学院的成绩分布,以及不同课程的历史成绩分布。“有了这些更细化的数据,相信我们会把产品做得更好。”
“有人觉得,我们肯定会赔得很惨; 还有人质疑我们的产品有道德风险,比如会诱使很多同学想得到保费而故意考砸”,“挂科险”一经推出,管凌子感受到自己身边以及网络上的一些争议。管凌子一时间也觉得压力很大,以至于面对后续纷至沓来的采访需求和项目接洽,她保持了一定的低调。
对于道德风险的质疑,管凌子说,其实在设计这个产品之前,自己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对这个问题做了评估。“在我们学校,挂科后的重修费是1个学分100元,一般一个科目至少是2个学分,我想没有人会专门为了30元的补偿而故意花时间去重修,同时还要付至少200元”。而后来的理赔数据也恰恰证明了这个预测。“买挂科险的同学最后只有3个人挂科,其他理赔的都是得了高分的同学。”
已有保险公司来接洽
上海财大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表示,“挂科险”从创业项目研发的角度来说,是有创新意义的。不过如果作为一种保险产品,要正式大规模地推行,最好的途径是找一家正规的保险公司合作,“据我所知,他们现在正在和保险公司接洽”。
管凌子表示,在学校创业学院首期“匡时”班的三周时间中,自己不仅收获了一个产品的运营经验,更得到了和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交流的机会。“我们拿着产品,找到了学校金融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的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信息学院的老师建议我,可以根据数据做出更多结论,对产品做更好的优化。金融学院的老师则建议我,可以在其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推出更多险种,比如‘自行车被盗险’。”
对于老师的建议,管凌子也觉得很有开拓前景,“校园里很多同学骑自行车,相应的被偷概率也很大,如果能因此开发出一个自行车被盗险,应该会很有市场。”
网友热议:
@赤脚小李:这个家伙明显对挂科率的估计不足,不过看得出来她概率论学的还是不错的。特别喜欢这样的人,有头脑,想好就去做。
@张远晖:《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擅自设立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空心爱情:应该给大学生多一点包容和支持,想尝试什么就随他们去吧。好点子不要拿那么多条条框框约束他们。
更多持续相关报道、安全事故请关注本安全网公共安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