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称,中国环保部前段时间已派督察人员赴北京和其他地区检查污染企业和建筑施工点。12支队伍将检查京津冀的钢铁、煤矿、水泥、玻璃等企业,并考察地方政府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发现违规行为将予以曝光。
美国《国际商业时报》称,过去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空气中。卫生官员估计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2002年至2011年,北京肺癌患者几乎翻番。政府提出了治理空气污染方案,包括投资9820亿元清理河道和治理空气中污染物,但这些措施难以立即见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今年北京下令1.5万家工厂实时公布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和重金属排放细节。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透明性规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称,涉及环境问题的抗议示威从1996年到2011年每年平均增长29%。国际能源机构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单位GDP的碳排量下降了一半,中国也在大力投资风能和太阳能。
路透社以“关停中国的‘僵尸钢厂’无法解决雾霾问题”为题称,解决河北省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是北京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市场机制而不是政府命令。目前中国十大污染严重城市有7个来自河北省,这促使政府敦促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
加拿大广播公司称,中国政府为清洁环境发布了许多命令和政策,并投资于环保项目,支持法院对违规者实施重罚。但地方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往往还要靠污染行业交税。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一些商业人士试图在雾霾中寻找商机。一些人提出更有创意的应对措施,比如人工降雨等,一名荷兰艺术家则试图在高层建筑上安装“真空吸尘器”扫除雾霾。
英国《地铁报》称,一家英国建筑设计公司给北京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建设一个气泡式的公园,在气泡式圆顶建筑里建设植物园,开设办公室、零售商店和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