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青州咸菜腌制企业因使用“问题食盐”,导致咸菜出品率降低。随后相关部门对此展开调查,查封了1000袋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食盐。有人质疑,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盐是如何流向市场的?
包装袋上写明生产单位。
7月22日记者报道了青州盐业公司疑售“问题食盐”,盐粒尺寸大,包装无生产日期的新闻。这些盐到底是从哪儿进的呢?出了事,到底有没有人该对此负责呢?
据报道,前期报道了解到,记者在青州市调查了5家咸菜腌制企业,这些老板纷纷表示,他们一年少的用上百吨,多的用上千吨这样的食盐。这些食盐,包装上大都没有生产日期跟保质期。
在腌制过程中,食盐应该附着在辣椒表面,这样才能防腐。但由于盐颗粒太大,都沉到了水底,导致咸菜出品率降低。
记者了解到,这批食盐是青州市盐务局下属的盐业公司销售给厂子的。记者前期采访中并没有联系到盐务局工作人员。记者又联系了青州市食药局,工作人员反映,他们已经对青州盐业公司进行了现场执法,查封了一千袋左右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食盐。
按照相关规定,食盐必须有盐业公司统一销售,那么这批盐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记者注意到,这种食用盐是用白色编织袋包装的,每袋50公斤,上面标的产地是“山东菜央子盐场”。为了弄清楚这些盐是从怎样流通到咸菜加工企业手中的,记者来到了位于寿光市羊口镇的山东菜央子盐场了解情况。
山东菜央子盐场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食用盐他们只按计划调拨给盐务局,而且只凭一个包装袋,并不能确认是不是他们公司生产的。盐场的工作人员还说,食盐的流通过程非常复杂,如果用户想查询到底是不是他们盐场生产的,还得通过当地的盐务局。
按照食用盐GB5461的规定,食用盐出厂前必须按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附上合格证后才能出厂。山东菜央子盐场,是严格按照这个国家标准执行的吗?对此,盐场工作人员称,“用户要求就放,不要求就不放”。
明明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只有有生产日期和合格证,这批盐才是合格的,才能出厂,怎么到了食盐生产企业怎么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呢?除了青州市盐务局能处理这个问题盐外,真的没有其它部门管了吗?
山东省盐务局的工作人员说,每袋盐出厂前,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针对青州市咸菜加工企业遇到的“问题盐”这一问题,山东省盐务局的工作人员建议用盐单位,向潍坊市盐务局举报。
佰佰提醒:由此可见“问题食盐”在食盐流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监管漏洞,从而流向市场。当地监管部门需彻查此事,弄清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严厉大家食品违法行为。
更多持续相关报道请关注本安全网站食品安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