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天气网统计显示,今年10月上旬,北京和天津大雾日数比常年同期显著偏多。北京大雾日数达到6天(2-3日、5日、8-10日),追平1954年以来10月上旬雾日纪录,之前相同纪录出现在1976年;天津大雾日数达5天(2-3日、5日、9-10日),打破同期纪录。
今天,中东部雾霾天气持续。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显示,早晨9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等地继续维持轻雾和霾的混合覆盖区。
另据环保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天早上7时,邢台的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极值500,处于“爆表”状态,属于严重污染。今日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分别是邢台、阳泉、保定、石家庄、邯郸、廊坊、唐山、北京、太原和衡水,其中8城属于京津冀地区。
10月6日夜间开始,北京、天津、陕西、河南等地的雾、霾天气逐渐发展。7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发布下半年来首个霾黄色预警,9日下午又将预警升级为橙色。雾霾持续不散,京津冀多地处于空气严重污染状态,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在被雾霾改变。比起往年,大范围雾霾天气来得并不早,但是范围较广。
北京近两周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显示,十一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总体较好。10月8日开始,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来源:北京市环保局网站)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表示,气象条件是形成此次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首先,从气候背景来说,目前正值秋、冬交替的时节,气温较低,水汽容易凝结饱和,形成大雾天气。同时,从这几天的大气环流条件来看,我国的东半部几乎都处于高压脊控制之下,冷空气活动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几乎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机动车行驶、工厂生产、焚烧秸秆等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扩散。
不少人认为,这次雾、霾天气来得太早。实则,这只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廖晓农表示:“其实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空气污染天数已达到4天。今年的雾霾天来得不是史上最早。”虽然雾霾天没有提前“报道”,但大雾日数却排在历史同期前列,同时范围较广。
雾霾改变生活 多地启动应急预案
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网友们开始苦中作乐,吐槽道“骑着电动车,腾云驾雾,以为自己在开飞机”;多家医院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增加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北京多所幼儿园、小学暂停户外活动;而口罩、空气净化器再次成为网络、商店里的热销产品。
针对此次雾霾天气,多地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9日上午13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将全市重污染预警级别由黄色升至橙色。这是自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以来,北京第二次启动橙色预警。根据应急预案,北京35家企业停产,74家企业减排30%以上;建筑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及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天津、河北多地均启动了重污染天应急预警,廊坊、保定也实施了机动车限行、交通管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