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院百强排名凸显医疗资源不均衡 如何解决?

近日,百度与复旦大学医院联合推出了2014年度全国医院百强排行榜,榜单上的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北上广,这引来了网友们的集体吐嘈。去大城市、大医院看病排队难、报销难,一直是公众心头的大事,这个榜单的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各地医疗资源不均衡的不满。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如果不尽快想办法改变这种现象,患者就医难的情况会更加严重,进而引发医患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据悉,北京日均有70万外地患者看病,有很多人戏称北京好像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看病中心”,再加上近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发布的全国医院百强排行榜,有数十家优质医院都在北京,更是坐实了这一说法。很明显,在这百强医院排行榜单中,约半数优质医院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如此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引来公众吐嘈,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为何优质医院都集中在大城市?仅仅是大城市的经济水平发展高吗?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一现象,尽快解决中小城市患者异地就医看病难、报销更难的问题。
全国医院百强排行榜出炉 北上广占半数
2015年11月15日,百度宣布与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作为独家网络平台推出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从前述榜单可见一斑。在最佳医院排行榜前10名中,京沪占去6席。西部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上榜,中部仅一席,而东北则无一上榜。
在医院综合实力百佳榜中,北京、上海和广东就占去51席,尤其京沪两城就聚集着44个百佳医院,其他优质医疗资源也多集中在省会城市。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三甲医院云集,而中小城市和乡镇医疗资源却严重不足。优质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属于正常现象,但我国人口多、幅员辽阔,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大医院,这无疑会加大公众“看病难”的矛盾。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亦不均衡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5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6人,且连续多年不变,而且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大医院,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达到2.96人,而农村仅为1人,农村服务量仅为总量的1/8。这样,就会出现“全国人民奔协和”等怪象,使医疗服务更加供不应求。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50.32%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但八成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
民众生病后多数选择去医院尤其大医院就诊住院。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仍为常态。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入院人数中,七成以上进入大医院就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数仅占总就诊人数24.7%。
绝大多数民众就医选择公立医院,2011年各类医院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中,公立医院接纳人数均占总数9成以上,民营医院所占比例均不到一成。
医疗资源不平衡的后果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医疗资源肯定越丰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这种情况势必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
难报销 加大病人经济压力
医疗资源不均衡,使得很多大病患者,不得不去异地就医,千里迢迢耽误时间精力不说,最重要的是,不能报销或报销少,使得很多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难上加难,有的手术后没有完全康复就不得不提前回家。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谁谁谁一生病,动辄要远赴北京和上海医治。这可不仅仅是影视情节,而是现实生活中经常性出现的真实情况。不信到北京和上海几家知名大医院周围走一走,你会发现从全国各地涌来看病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撇开高昂的治疗费用不说,离家千里求医问药本身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大都市内居不易,不菲的房屋租金和生活费用,都让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进一步雪上加霜。
导致医疗质量下降
如果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几个城市甚至少数医院,会对公众就医造成不便,加剧‘看病难’。大量的医患涌入也会使这些医院负载过重,使医疗质量下降。
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5人次。但是一家知名医院的专家曾透露,他每天需要接待的病患多则100人,少则80人,这令他没有时间与患者做更多的交流,也影响就诊质量。
浪费医疗资源
异地或跨区域就诊,不但加大病人开支,而且不合理的流向使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下降,也使大医院的优势得不到合理利用,无形中浪费了医疗资源。在此状况下,北京开始向周边疏解医疗资源。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曾表示,北京将落实医疗资源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预计未来将降低三环路以内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人次,缓解核心区就医和交通压力。
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 是看病难主因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公众“不能承受之重”。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告诉记者,“看病难”是服务提供能力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现在居民支付能力提高,相应地需要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居民看病都想扎堆到名优医院,加剧了这个难题。
医疗事关民生大计。长期以来看病拥堵的问题饱受公众诟病,在城市大医院,通宵排队挂号、床位一号难求的场景屡见不鲜。公众扎堆大医院既增加医疗成本也加重医院负担,而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则是造成看病难现象的根源之一。
去大城市就医报销难 国家正在推进改革
去大城市就医,多是因为当地的医疗水平跟不上,没办法看病,只能去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可是,异地就医却面临着很多难题,巨额的医疗费用是最大难题,而医疗报销与户籍制度绑定,报销难谁也无法解决,除非政策有变。而且大城市消费也高,很多家庭因为巨额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而不得不选择中途放弃。但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大多数人只能倾尽积蓄为这种状况买单。
“要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必须要实现全国联网。”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告诉记者,目前直接实现全国联网的难度还比较大,可以先实现省内联网,再慢慢扩展到全国。
庹国柱还进一步指出,现在各地的报销药品目录也不统一,全国的医疗目录怎样能较好地统一起来,也是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其实,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异地报销工程。早在2014年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计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根据《意见》要求,2015年,将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到2016年,将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文件还提出了完善市级统筹、规范省内异地就医结算、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这一分层次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的思路,并明确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住院费用结算为工作重点。
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如何解决
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要想尽快解决这一现象,必须加快医疗制度改革,不能让一些优质医院都集中在一些大城市。
大城市医院功能定位 进行分诊
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往往会造成一些大城市、好医院存在看病拥堵问题,要想缓解这一问题,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分级就诊,明确各类型医院的功能定位。例如,上海市医改的方案已经明确要结束大医院举办门诊的局面,住院、急诊、疑难杂症等大病在医院,常见的小病尽可能上诊所或就近解决,优质医院集中接待一些重大疾病患者。
加大对中小城市医院扶持
指望落后地区和中小城市出现十强榜甚至百强榜上的医院不大现实。唯一可行或者说更现实的做法时,国家有关部门有意识地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让那些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未上榜的医院能够尽快地拉近与十强榜百强榜上医院的差距。让地方医院做大做强,尽量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上,国内各地仍旧极为不均匀的问题。地方医院档次高了,级别高了,对于患者来说自然是个好事情,不用千里迢迢跑得北京等大医院就医。
改变医疗制度 吸引民间资本壮大当地医院
我国卫生事业费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因此,各地卫生事业费用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地方经济与财政实力。
地方的小医院多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但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如果政府不投入,当在医疗条件很难有什么改善。因此,应该改变一下医院的制度管理模式,吸引一些民间企业投入资金,改善当地医院医疗水平。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医疗改革
- 医疗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