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骗杀害儿童事件频发 儿童安全如何保证?

10月24日,广东省河源市区客家文化公园一带发生儿童凶杀案,2名儿童遇害,另有1人负伤送医治疗,凶手至今没有下落。又是一起公共场所儿童安全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儿童遇害安全事件屡屡发生?近年来,社会上屡有小孩被拐遇害的悲剧发生,我们在痛恨人贩子或凶手残忍没有良知的同时,更应该反思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够,尤其是家长,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还应从各个方面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尽力防止小孩失踪事件的发生。
连日来,广东省河源两儿童被杀一儿童被伤案牵动着全国人的心,虽然公安机关悬赏10万元抓凶,但是自10月24日案发到现在,凶手仍然在逃。据了解,案发现场,被害儿童四肢扭曲、浑身是血,令人惨不忍睹。我们在为小孩生命感到可惜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公共场所里为何屡屡发生儿童被拐遇害事件,儿童安全屡屡受到威胁,是不是仅仅是犯罪分子凶残造成,只有大家想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儿童安全问题频出,才能更好的防范儿童安全事件的发生。
事件回顾
10月24日,广东省河源市区客家文化公园一带发生儿童凶杀案,2名儿童遇害,另有1人负伤送医治疗。
11月1日晚,河源警方微信“河源警事”发布通告,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并公布了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
据了解,事发的客家文化公园系市内较大的公园,公园山坡上的植被茂密,“周末来玩的人不少。”24日下午15时12分许,有路人在草丛中发现1名浑身是血的男孩,此后警察在草丛又找出2具男孩的尸体。
网传多张图片显示,事发现场杂草丛生,2名身着夏装的男孩四肢扭曲、浑身是血,躺在草丛里,而1名身穿T恤的男孩被医护人员放上担架,正准备送医急救,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
通报称,目前死伤儿童身份已确认,3名男童均未年满10岁。其中,遇害儿童为朱某瑜和钟某斌,均在源城区公园西小学二年级就读;被救儿童名为曾某富,就读于河源市第三小学三年级。
据悉,警方确认该案犯罪嫌疑人为男性,年约30至40岁,平头,着黑色短袖上衣,讲普通话,身高不详,身上疑有血迹,疑似精神病患者,可能携带凶器,目前仍然在逃。
相关案例
1、2010年1月19日下午,住在北京市海淀区四顷地的小川在路边玩,他的母亲刘女士当时正在忙碌,没有在意。大约半个小时后,刘女士找儿子,但街上根本没有孩子的影儿,一家人都慌了。事情发生后,小川的家人终日以泪洗脸,但是直到现在,小川仍然没有回家。
2、2013年9月25日,河南禹州一名9岁儿童在母亲走亲戚时,被拐杀害然后抛尸河中,犯罪嫌疑人随后被抓,并已被刑事拘留。
3、10月30日早晨6时多,筻口镇南源村张斌和张文武两家三个子女张某某(男,8岁)、刘某(女,8岁)、张某(女、9岁)离家到邻近的临湘市长塘镇托坝中心小学上学。学校发现三人均未到校,家人与学校寻找未果确认失踪后报警。事发后,拐骗人因与三名儿童是同村认识,在勒索钱财过程中将三个儿童危害。
4、2014年10月3日15时许,当地警方接报:称家住扬州市江都区的王某某(女,7岁)随同亲属到泰州市姜堰区华港镇亲戚家参加婚礼时失踪。10月6日傍晚,在华港镇港口村伍子河边一芦苇丛中发现失踪女童尸体,证实被害,犯罪嫌疑人系趁喜宴混乱期间将女童哄骗带走并实施侵害。
5、2014年年底,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5岁)在家门口神秘失踪,家人焦急地等待了1个多月后,得到的是,孩子已于失踪当天遇害,凶手错以为是仇家的孩子,便残忍地将两个孩子窒息杀害,后抛尸河中。
在这些儿童被拐卖遇害的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也是儿童被拐卖的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疏忽了对儿童的照顾或者对于陌生人疏于防范,再加儿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才让坏人有机可乘。
公安部规定儿童失踪应立即立案 无论什么原因
很多儿童被拐危杀害,就是因为家人报警不及时,或当地部门立案不及时,错过最佳解救时间造成。
在2009年,公安部刑侦局局长杜航伟就曾公开表示,"凡是儿童失踪的,无论什么原因,基层公安机关一定要立即开展侦查,立为刑事案件。"
儿童失踪的最初几小时,是救人的黄金时期。分秒必争,尽全力寻找孩子,儿童就多一线生机。
为何儿童被拐遇害事件频发?
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差
不管被拐儿童是用于交易或是父母的仇人用于报复,我们需要认识到,让儿童陷入危险境地,多是因为家长安全意识差,不负责任地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造成,大人们的粗心和不尽职,给了坏人下手的机会,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惨遭毒手。
家长不知孩子失踪后首先该怎么做?
刚开始,有些孩子是失踪,家长并不知道是被拐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报案时间。事实上,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失踪多久后,警方才会立案。
根据一家报纸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在他们随机询问的20个人中,仅有20%,即4人知道警方会第一时间立案。
其余人的回答,要么是24小时,要么是48小时。其中3位已为人母的成年人表示,“警方应该会在24小时后立案吧?之前只有我们自己先找找看了。”
事实上,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曾明确表示:“目前法律和警方都没有‘失踪24小时才能立案’的说法,但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儿童或14岁以上、18岁以下的少女失踪或走失,可第一时间报案,警方会以刑事案件立案调查;如果是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如果有被拐嫌疑的,也可以立即报案,警方也会以刑事案件立案调查。”
美国司法部数据显示,儿童被诱拐后遇害,常常在前三个小时内发生。因此儿童失踪后,时间至关重要,一定要第一时间报案。
社会对儿童失踪案件不重视 导致儿童被拐遇害率高发
尽管很多人都痛恨一些拐卖杀害儿童的行为,但实际上多数人对公共场所儿童失踪事件却异常冷漠。
2014年,美国一名叫汉娜•伊丽莎的大学在校生参加完校外派对后失踪,引起了美国社会连续两周的持续关注。而对于大部分发生在中国的失踪案件,也许只是一条寻人启事。
在中国,拐卖儿童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美国在1982年就通过了《少年儿童失踪法》,促使人们加强防范意识。我国只有“拐卖妇女儿童罪”,并没有一部针对性的法律。
30多年前,为了纪念一名失踪儿童,美国将5月25日设立为“国家失踪儿童日”,此后被世界上多个国家效仿,最终形成国际失踪儿童日。而我国直到2015年5月26日,才有了第一个儿童失踪预警平台。
预防儿童被拐遇害 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何预防孩子被拐遇害?警方表示,主要还是在于监护人平时的防范意识和对孩子的教育。平时养成好的习惯,才不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家长首先要加强防范意识
作为家长或监护人,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儿童的动向,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带孩子外出时,留意四周情况,注意是否有人、车跟随;给孩子佩戴有家庭相关信息的物品;不要带小孩去偏僻人少的地方。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时,一定要带老人熟悉周围环境,并提醒老人加强防范,因为很多有些坏人喜欢找老人下手。
提早加强引导教育
对有识别能力的儿童,家长应提早加强引导教育。如:教会孩子记住家庭电话号码;所在城市和小区名字;家庭成员的名字;教孩子遇到危险如何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教孩子辨别军人、警察、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一旦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与父母或监护人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
家长应教会儿童如何随机应变
大多数孩子在遭到被拐时都不知该如何应变,因此,儿童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被拐遇害的机率就会小很多。
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孩被拐是为了交易卖到别处,有的是因为和小孩的父母亲人有仇或小孩反抗激烈而被杀害,因此,家长很有必要教会孩子碰到危险情况该如何应对的安全常识,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预防儿童被拐遇害 学校该怎么做
对于已经上学的学龄儿童,学校应加强预防儿童被拐方面的安全常识教育,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接触,万一真的遇到力量强大的坏人,要教育儿童冷静想办法自救或争取时间等家人报警解救,不要和坏人发生激烈冲突,以防坏人突下狠手,而是应该向拐骗者示弱,争取时间,尽一切方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预防儿童被拐遇害 社会应该怎么做?
加大惩治力度,才能最大化杜绝儿童被拐遇害事件发生。
防范儿童被害 不能仅从受害者角度想
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往,针对此类案件,许多人都在谈应该提高家长儿童的安全意识,不过这远远不够,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因为,仅是从潜在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还远远不够。最简单的反驳是,在被害儿童越来越低龄化的今天,不能指望一个小童能够和一个老辣的成年人“斗智斗勇”,毕竟,一个成年人“威逼利诱”的阅历要比一个儿童多的多。
给犯罪者以严惩 才能给潜在凶手以警醒
很多拐卖杀害儿童者,多有预谋,比一些随机作案者应受到更严厉法律制裁。他们在实施计划前,一般都在脑海里演练过很多遍,并通过实践修正和巩固出一套最适合自己、危险系数最小的行为模式,这类惯犯如果处罚的轻,他们以后还会继续犯案,手段也可能更残忍。同时,也可以给那些有犯罪心理但未实施的人进行警醒,避免他们做出拐卖伤害儿童的行为,触犯法律。
如何防范儿童被拐遇害
1、要教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讲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平时多提醒,就会降低被拐卖的可能。
2、家长要多教孩子一些自救的方法。当孩子不慎被拐时,若记得父母的电话,可打电话或者是以引起路人注意的方式来自救。
3、带儿童到公共场合,不要让孩子乱跑,一定要确保儿童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如果真的找不到,要第一时间找制服人员或通过广播寻找,给坏人以压力,他们可能害怕会把孩子放掉。
4、教育孩子在放学时不要单独站在校门外,如果需要等待家长,最好站在学校传达室或保守附近。
小孩被拐遇害高发地
1.小区、公园、绿地、医院
公园、小区、商场、超市、医院门口经常有样子和蔼的中年妇女,上前搭讪,夸孩子长得聪明漂亮,伸手要抱孩子,抱起孩子就跑。
2.大商场、超市、菜市场
在商场、超市等地方,混在人群中装做购物的人贩子会以极快的速度,趁家长挑选商品的时候,抱起手推车中的孩子消失在人群中。
3.学校门口、上学途中
学龄儿童最好有家人接送上学放学,否则应该和同学结伴上学放学。走路时最好走与机车道逆向的人行道,尽量靠里走,防止人贩子利用摩托车、面包车飞车绑架。
4.公园厕所门口
在公园厕所外这样的地方,常常会有人贩子“蹲点”。专门装作好心为你“搭把手”抱孩子。然后就一去不复返。
5.自己家中
近年来,儿童被保姆拐走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少人贩子放长线,以保姆或者钟点工身份潜伏进雇主家中,再实行拐带。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儿童被拐遇害
- 儿童遇害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