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不少大学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还有银行卡。
开学在即,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值得期待的事儿,但不少学生发现,通知书里还附带了跟个人信息相联的银行卡和电话卡。虽然说明是自愿使用,但让人觉得有些强制。
银行为“大客户”提供“绿色通道”
有人不禁会问了 :在不提供身份证的情况下,可以办理银行卡吗?学校是如何办的呢?
事实上,高校学生数量大、稳定性强,历来都被银行、通讯运营商视为最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每年开学前,各家银行、运营商都会向高校发动强烈“攻势”,争抢新生市场,银行为企事业单位等“大客户”提供有“绿色通道”。双方签订协议,只要提供办卡人的有效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银行便可提前办理储蓄卡等银行卡,免去一些审核程序,也不会主动询问办卡人的意愿。学生的身份信息是学校通过学生填交的高考考生信息表得到的,银行是认可其真实性的,所以不需要学生的身份证复印件。
录取通知书中夹寄银行卡涉嫌违法
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工信部印发通知,规定校园不能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业务宣传资料等,但不少高校仍明知故犯。高校认为自己是为了方便学生缴纳学费,是在做好事,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一行为已涉嫌违法。
公民身份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向商业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学生身份信息,不管其动机如何,都构成了民事侵权。银行和客户建立银行卡服务合同关系也是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本人和银行签订,高校不能直接代替民事主体代办,本人没有授权,实际是不妥当的。无论银行卡是否激活,都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消费行为,学校和银行双方都负有责任。
严惩代办银行卡行为,对于违规行为绝不能姑息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大学校园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新鲜环境中的安全却是需要大家时刻注意的,尤其是对于持卡新人而言,更是如此。
对于高校如此热衷代办银行卡业务,需要管理部门的严查严惩,对于违规行为绝对不能姑息。除此以外,还要追究代办银行和个人的责任。公然违背相应的规定来违规办理业务,这种行为如果没有惩治,只会让规定沦为一张废纸。
责任编辑:吴梦莉
关键词
你真的会防晒吗?夏季皮肤晒伤了该怎么办?
“人贩梅姨落网”登上热搜,广州警方称正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