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喝矿泉水中毒死亡 酒店管理混乱是主因

近日,成都男子郑平入住苏州一四颗星度假村,在宾馆喝了一瓶与房间里“饮用天然泉水”包装相同的水后,中毒死亡。为何会发生如此离奇的食品安全事件呢?事后其亲人才知道,是宾馆用矿泉水瓶装洗厕所用的除锈剂才致。这明显是宾馆管理混乱所致,可度假村却不愿负全责。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监管部门对酒店监督也有失职之处,正是这双层的监管出问题,才使游客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宾馆和其上级监管部门都应为此事深刻反省,并负起应有责任。
喝瓶矿泉水也会中毒身亡?没有开玩笑,这是今年国庆期间在一度假村宾馆真实发生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入住该宾馆的男子正是误喝了用矿泉水瓶装的无色无味强酸性厕所清洁用“水锈净”而中毒身亡,而且这瓶和矿泉水包装一样的除锈剂,竟然和饮用水同放餐饮服务车上。这明显是宾馆管理失误所致,可宾馆负责人却称是游客擅自拿造成。对待这一食品安全事件,虽然警方暂未明确公布结果,但到底谁是谁非,相信大家心中早已有了定论,但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四颗星的宾馆管理之所以如此混乱,闹出离奇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监管部门对宾馆的监管失责也不可忽视。
成都男子误喝矿泉水瓶装“除锈(垢)剂”中毒身亡
43岁的郑平自驾车,带着父母妻儿,一家五口从成都回到苏州东山探亲,10月5日晚11点过,郑平带着家人入住苏州东山山水度假村。房间门卡显示该度假村有四颗星。父母住一间,郑平与妻儿住一间。郑平的姐姐郑澄宇说,父母当晚喝了房间里的两瓶水。
次日早上,服务员从客房服务车上拿了两瓶 “洞庭山饮用天然泉水”给她的父亲。在那个服务车上,放有毛巾、纸,下面一层放有饮用水瓶。据郑澄宇讲述,酒店事后称,据监控记录,郑平父亲从服务员那里拿到水后,又到操作间去了一趟。郑澄宇后来问父亲为何去操作间,她 父 亲说,怕水不够喝, 想去拿。
悲剧在随后发生。
6日上午九点半左右,郑平来到父母房间说话,随手拿起父亲放在桌上的“洞庭山饮用天然泉水”,拧开就喝。男人喝水猛,只喝了一口,发觉不对,可喝下去已经吐不出来了,当时就喊着肚子疼。
度假村先后把郑平送到两家医院,在这两家医院里,度假村提到,郑平喝到的可能是一种酸,但一直没有在他们面前承认他喝到的是“除锈(垢)剂”,医生仍然不清楚他喝 到的什么,当时也无法检测是什么。
到了6日中午12点左右,郑平被又转送到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当时,度假村一代姓经理才承认,郑平喝的 是厕所用的除锈(垢)剂。医院随后问度假村方面要除锈(垢)剂的成分,度假村联系了广东的厂家,厂家在7日上午10点过才把成分传真过来。遗憾的是,已于 事无补。
除锈剂有何危害
除锈剂对身体是有害的,是一种强酸的化学物质,腐蚀性强。传统的化学除锈通常使用强酸,酸能与铁锈及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从而达到除锈的目的。除锈剂在使用时易形成酸雾,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和腐蚀周围的设备及环境,除锈剂一旦被人误喝,会严重腐蚀人的食管及其它脏器,严重者可致命。
酒店一般怎么使用除锈剂?
上海一家“除锈剂”经销商称,宾馆有用“除锈剂”的,但主要用在钢铁上,他也卖除垢剂,“两者成分有差别,但相差不大”。“除锈剂”和除垢剂的价格都是30元一桶,3.8升,稀释后使用。
宾馆用的除垢剂,有强酸型,较便宜,价格在4000元一吨,“颜色偏黄,有微微刺激味道”;还有环保型,不含国家禁止的东西,价格较贵,为1万元一吨,“无色,基本无味道”。酒店购买后一般会按照1份除垢剂5份水的比例稀释后使用。
酒店用矿泉水瓶装“除锈剂”不合规定
造成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那这家度假村宾馆使用除锈剂符合规定吗?是不是还有很多酒店也用除锈剂?使用时有何规范?一业内人士称,除锈剂是一种酸性物质,对酒店物品有伤害,而且不锈钢和瓷砖都有专用的除垢水剂,就算使用,酒店肯定得有监管,起码得贴上明显标签。
很明显,苏州这家度假村在使用除锈剂时没有按规范使用,不仅没有明确标志方便不知情的人进行区分,而且竟然还用矿泉水瓶盛装,最让人不能原谅的是,这家度假村竟然把装着无色无味除锈剂的矿泉水瓶和正常供宾客饮用的矿泉水瓶放在一起,最终致使入住客人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误拿喝出人命。发生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谁都不愿意看到,但是正是宾馆的混乱管理,不按规定使用除锈剂害死了人,他们必须为自己管理疏忽行为承担责任。
“矿泉水中毒喝死人” 酒店责任在哪?
在这次矿泉水喝死人事件中,虽然酒店方声称不愿负全责,但事实摆在眼前,即使有其它方面的原因,酒店也应负大部分的责任。
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
作为一家四颗星的酒店,在日常运营管理上,酒店不该用矿泉水瓶装除锈剂,也不该不在瓶上做区分标志,更不该把矿泉水瓶装的无色无味除锈剂和真正的饮用矿泉水瓶一起放在服务车上。
酒店为了节约成本用喝空后的饮用水瓶分装除锈(垢)用的水剂没错,但出现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他们的错了,因为从外观上看上去一模一样,仅凭肉眼无法区分,更何况毫不知情的入住宾客?
因此,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中,酒店没有尽到高度注意责任,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疏于管理,将无色透明的除锈剂装于纯净水瓶内,随意放置于餐饮服务车上,才间接害死了死者。
在客人中毒后隐瞒事实 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从男子误喝矿泉水瓶装除锈剂发现中毒,医院一直检测不出原因,度假村还再三遮掩,只说郑平喝到的可能是一种酸,但一直没有承认他喝到的是“除锈(垢)剂”。直到中毒情况严重,转到第三家医院,命在旦夕,度假村的代姓经理才承认,郑平喝的是厕所用的除锈(垢)剂,虽然最后经厂家知道了中毒的除锈剂成份,但无辜的郑先生,最后终因酸性液体中毒而死亡。
从这起让人无法理解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酒店在死者误喝除锈剂后未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未及时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而且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医院郑先生中毒的除锈剂成份,从多方面耽误了抢救时间,因此,他们对中毒者的死亡,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关部门对酒店安全监管不力
虽然这起酒店矿泉水中毒喝死人事件,从表面上看,几乎全是酒店的责任,但是对酒店日常安全运营中隐藏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有责任经常进行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提出整改意见,以防对入住客人造成可能的危害。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作出反思,别把检查工作当儿戏,酒店作为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本就安全隐患多,相关部门更须把监管工作做到细处,才能防患于未然。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要想预防误喝饮料这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相关监管部门及酒店应加强严格管理,不要把危险物品随意和食品饮用水放在一起并明确标志外,个人也可以适当地做些预防。出门在外,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不要随便食用公共场合的食品,即使食用,也要先向宾馆等服务人员问清楚得到清楚的回复后再食用。
误喝微量除垢剂如何急救
除垢剂一般为食品酸,能快速分解饮水机因加热而产生的各种垢质基因,达到迅速溶解各种水垢的目的。好的除垢剂即使误食后,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影响。
建议挑选除垢剂时,要选择符合达到食品级标准,国家饮水标准除垢剂。
所以说一般误食后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如果不幸,你感到有特别的反应(恶心,难受),严重的要去医院洗胃。
万一喝到微量后,可服用医用小苏打(急救)。
更多食品安全相关的生活常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的安全科普和安全话题等频道。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矿泉水中毒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