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年年被约谈 “双十一”如何规范购物?

“双11”越来越近了,电商们的各种促销活动已经叫人眼花缭乱:打折、抽奖、秒杀、领券、买赠、积分换购……它们不仅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也极大地考验着人们的耐心与智力。部分电商种种热情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深坑”,就看消费者能否洞察秋毫,会不会疏忽之下,掉下去了。同时,骗子们也在为这场全民狂欢节,精心准备着各种骗局陷阱。
国家工商总局7日召集京东商城、百度、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国美在线等15家网络经营企业,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对网络企业加强自治,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要求。要求包括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实际上,在近年的“双11”前后,这类约谈经常有,警钟经常敲。但很多问题依旧存在,这到底是为什么?
“双11”狂欢下的假面问题多多
11月11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自从被形象的冠以“光棍节”后,又被淘宝商城嗅出商机,推出了“双11”购物狂欢节。时至今日,“双11”已经持续“狂欢”了很多年,也让不少电商平台在这一天内创造出不菲的销售记录。但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双11”促销狂欢下的“假面”也逐渐浮现出来。
据相关新闻报料,某电商平台的一家运动品牌官方旗舰店的夹克,一直标价250元。可在临近“双11”前后,价格竟飙升至499元。飙升的价格在“双11”时再打折,看似便宜了很多,实则却与原价相差无几。这不得令人对商家的做法产生怀疑,是否就是为了 “双11”的“狂欢”而欺骗消费者?那么,又为什么在电商平台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在电商平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近年来随着网络与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网购越来越风靡,受众也越来越广,加上消费者在某些电商平台的气氛煽动下,更易爆发出“冲动消费”。而电商相对传统经营模式更加隐蔽,维权难度更高,商家开店与欺诈消费者的违法成本很低。电商利用“双11”的大肆炒作,将欺诈行为隐藏在周期短、强度大的频繁交易中,不易被消费者察觉。
比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刷单炒信冲击网络市场信用体系、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不够规范、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设置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先涨价再打折、虚构交易、平台成交量、成交额等问题突出,部分消费者成为“狂欢节”的受害者,后悔不迭。
“双十一”已成为电商输不起的挑战
电商作为新兴行业,是一个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存在问题是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如果老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或者换一副马甲又出来欺骗消费者,对电商而言,是在走回头路,会使消费者对电商丧失信心,这不仅是消费者的损失,也是电商的损失。
对于电商来说,“双十一”确实已经成为输不起的销售战,但有必要分析,这里“输不起”,到底指向什么。
现在的“输不起”更多指向销售。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商家“二选一”,一言以概之,就是要把商家绑到自己的战车上来,“挖别人的墙脚”,让别人无路可走。等到“双十一”结束盘点,自己拿出一个漂亮的数据,让对方数据寒碜。这么做不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如果哪家电商数据太惨,很有可能失去现在的市场地位。
鉴于“双十一”在一年中的重要地位,确实谁也大意不得。虽然竞争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这场重要战役输了,对于全年销售数据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销售数据还会影响消费信心,释放出长远的消极效应。由是而言,在销售数据上,双方确实谁也输不起。
但是,除了销售数据,双方还应该争取甚至更应该争取的,其实是诚信。诚信是商业的生命,对于电商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可随着电商的发展,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几大电商平台毫不例外都受到了诚信质疑,任此蔓延下去,很有可能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诚然,这些年来电商平台加强了对诚信的重视。但从结果导向上讲,并不是十分完美。包括在“双十一”时候,双方虽然收获了漂亮的销售数据,但收到的诚信质疑,恐怕也得装满几个“商城”。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再一次开始了血拼,比往年还要激烈,但就目前来看,还是围绕销售数据在争斗,在诚信上并没有让人看到根本性的,甚至眼前一亮的努力。
这一情境下,即便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再次创造了漂亮的数据,甚至远超去年,可由于诚信短腿的始终存在,也在无形中埋下了隐患。这时,即便一方完胜另一方,但因为诚信影响消费信心,最终很有可能输在未来。
规范网络购物需明确相关部门和电商的责任
要有所变化,管理者就必须更深层次地介入,比如联合消协,设立第三方的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公布案例,拆穿个别电商常用的花招,并会同管理部门,将一些行为规范化——例如要求“电商特供”标明与普通产品的差别,例如明确哪些玩法是可以的,哪些玩法应当被制止。诸如此类,以实际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市场。
中国是电子商务最为发达的国家,作为电商市场的标志,“双11”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这之中付出了很多人的心血,也有相当大的代价。希望现在的电商平台要珍惜得之不易的局面,要对得起为自己捧场的消费者,不要让承诺只停留在口头上,该改进的地方,要积极地想办法,让这个品牌更实在、更完美。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电商
- 约谈
- 双十一
- 购物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