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第373期

北京雾霾天气不断 为何如此凶猛?


导语

  19日的北京街头,戴着防霾口罩的年轻人行色匆匆,表情隐忧而凝重。随着秋冬而来,2016年的雾霾天气如约已至。北京市政府近日多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似乎在告诉我们,新一轮的雾霾比预期的要严重的多。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多省市屡遭雾霾侵袭,这背后,虽有一定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祸所为——环境承载与经济消费,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正在面对的平衡难题。

新一轮雾霾袭京环保部称均为“人祸”

进入10月以来,相关机构已断断续续发布过3次空气质量黄色预警。据媒体资料,第一次是国庆期间(2日上午8时),预警持续了33小时;第二次是14日下午1530分,持续了50多个小时;第三次是18日傍晚,预计将持续至20日。气象部门,25日至26日,北京还将迎来一场轻到中度霾污染。

在北京刚出现雾霾天气的前几年,气象部门曾将主因归至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上,但随着近几年现象的严重化,越来越多的人为因素被曝了出来。例如今年的雾霾,许多专家称比预期来得早,或许正是人为作祟。

环保部发布专项督查情况中显示,此次北京重污染天气的出现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北京城郊部分工地未按要求实施停工,扬尘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是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强度高,特别是重型柴油车和车龄较长轻型汽车污染问题依旧十分突出;第三则是周边焚烧及散煤污染现象仍有发生。

环保部的专项督查结果中,三大原因均为“人祸”。其中第一条直接指出“未按要求”,可见相关利益的抵抗性;第二条和第三条均为原有旧问题,仍然未去除。

不巧的是,预计今年的气候因素也不会好,或加重污染情况。一来今年存在厄尔尼诺现象,类似去年;二来,专家认为今年秋冬季北方气候或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静稳时间长等特点,十分不利于雾霾排散。

北京治霾下力气曾初显成效

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开始下降是在2010年,到2013年时,“雾霾”一词忽然间成为年度关键词。过去的三年里,其实北京政府及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就相关问题下力气。

20141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

北京市长王安顺当时许诺的2017年若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将‘提头来见’”一度成为舆论戏谑热点,之后该言论虽被回应为“开玩笑”,但确可见北京政府治霾的决心。不过,在20157月的吉隆坡冬奥会申办现场,王安顺再次修改承诺时间,称“届时(2022年)一定解决雾霾问题”。

其实不止这几年,近十年来,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工厂、企业搬迁早已陆续进行。

2005年首钢搬迁至唐山曹妃甸区,北京产业转移至周边的序幕正式拉开。此后,除了首钢和北京焦化厂,北京一机床铸造车间、北京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北京汽车厂均被陆续转移到了河北的保定、廊坊和沧州等地。

除了重企外迁,北京市内部也正在进行一场净化战。例如2015年底,东城区和西城区已经基本实现无煤化,“煤改电”计划也正在向郊区等地扩展。再比如政府对于汽车排量的限制——针对各类新车,北京市使用了更严格的油品标准,每执行一次新标准,单车的污染都会降低三到五成,同时在2015年底,黄标车也基本被淘汰等。

而京津冀三地在空气质量管控上也正在进一步加强联动合作。此背景下,2015年京津冀三地的PM2.5平均浓度均出现下降,其中北京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天津市同比下降15.7%,河北省同比下降18.9%,效果初显。

新一轮雾霾来临说明政府政策、落实仍有不足治霾是场持久战

尽管治霾曾有一定成效,但新一轮雾霾的来势汹汹,似乎给此前所有的努力浇了一盆冷水。追究看来,一来说明政府政策、落实仍有不足;二来也表明,治霾难度之大,果然是一场持久战。

说政策落实不足,从上述谈及的今年首轮雾霾超预期来袭原因可看出,除了“未按要求”停工的工地未被提前勒令外,许多旧问题,如汽车尾气、焚烧秸秆等依旧大面积存在。

另从一件事情可佐证,即2014年的“APEC蓝”。“APEC蓝”在当时的出现绝非巧合,着实是政府下了实实际际的的力气。

当时报道显示,在APEC会议降临北京前,河北就接到空气质量保障任务,超千家涉气排放污染物企业和工地要按要求限产或停产。另外据悉,APEC期间,针对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风向,周边多城也曾配合启动高级别减排措施。例如2014114日至5日期间,北京吹偏西南风向,所以西南方向沿太行山东麓的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5个城市启动最高级别减排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为了实现北京的APEC蓝”,当时全国共有17个城市1万多家工业企业停产停工,4万多个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7个省份减排了约一半污染物。

由此可见APEC蓝”的来之不易。但亦明确证实,政府绝对有能力治理雾霾,关键是应不应该、愿不愿意牺牲经济利益。

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持续,改革转型也还在胶着当中。当民众普遍为近日刚出炉的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6.7%)欢欣鼓舞时,或许会短暂忘了去计较——环境依旧在承受着巨大压力。

但是,就中国目前国情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环保,二者均不可弃。因此治霾终究成为了一个平衡难题,成为了一场持久战。

有专家说,这场持久战或许是10年,也可能是更久,但我们坚信前方是光明的。中国创新经济转型已在路上,新经济的曙光也正在显现。或许几年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终会变得相得益彰,也未可知呢?


责任编辑:胡玲玲

结语
尽管治霾曾有一定成效,但新一轮雾霾的来势汹汹,雾霾治理或许是场持久战,还需政府痛下决心。

您认为该如何治理北京雾霾?

节能减排

车辆限行

绿化

节能减排
33.33%
车辆限行
33.33%
绿化
33.33%
  • 关键词
  • 北京雾霾
  • 雾霾
  • 空气污染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丘山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往期回顾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业界 | 果加智能携旗下产品亮相第八届...
科普 | “一带一路”到底是啥?最详尽...
曝光 | 震惊!男子多次“含蟑螂”下馆...
流言 | 富氧水可以为身体补充氧气?
品鉴 | 防滑砖不防滑怎么办,教大家一...
大事件 | 邯郸初中生被同学杀害

热门排行

KBOF车载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