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吹空调需交钱不仅仅是“不要脸”

今天是夏季三伏中的末伏了,可谓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可不少乘坐火车的市民却发现,长沙火车站的候车室里竟然没有空调,整个热如蒸笼,让人待不下去,如果候车乘客想吹空调,就必须额外交钱。长沙市文教委主任陈忞对此实地调查后,怒斥火车站方面“要钱不要脸”。
火车站是公共场所 为旅客降温,是其基本的公共服务
从契约和法律的角度讲,乘客购买火车票相对于同铁路部门签订了一份运输服务合同。这个合同不仅包含安全、准点把乘客送达目的地,也应该包括候车服务。火车站给候车乘客提供凉爽、舒适的候车服务,本是分内职责。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长沙火车站普通候车室竟然没有空调,乘客成了蒸笼中的包子,而商务候车室内冷气扑面而来,乘客需要额外缴费20元或者30元才能享受空调服务。同一火车站候车大厅如此冰火两重天,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对此,火车站方面回应说,火车站用电负荷大,候车室的中央空调带不动。乘客在蒸笼候车室里挥汗如雨,火车站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吹空调又该作何解释?普通候车室中央空调带不动,商务候车室为何可以开放空调?既然用电负荷不够用,火车站为何不及时申请扩大用电容量?即便中央空调暂时用不了,站方安装柜机、挂机给广大候车乘客纳凉解暑,真的很难吗?其实,商务候车室已经外包,火车站无权干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且不说火车站作为公共服务行业不宜外包牟利,就算商务候车室已经外包,其公共服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火车站又岂能一门心思钻到钱眼里?
客观地讲,候车室空调免费开放,会给火车站用电负荷带来压力,也会增加一些服务成本,但是,长沙火车站作为省会城市的公共服务窗口,吝啬到连空调都不开放的地步,既显得小气、势利,也会让铁路公共服务形象打折扣。从根本上讲,火车站是花纳税人的钱修建的公共设施,乘客买票乘车还要忍受“火炉”炙烤,火车站实际上已经违背服务合同。
火车站作为公共服务单位,本应自觉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尽到社会责任,拉近与广大市民的距离,赢得市民的口碑与尊重。面对质疑,火车站不仅不反思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反而以种种理由回避公共服务责任,诱导乘客到高收费的所谓“商务候车室”,让人遗憾,更让人失望。政协常委称之为“要钱不要脸”并不为过。
火车站变相敛财不仅仅是“不要脸”
火车站属于大型公共场所,为旅客提供空调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即便不考虑铁路部门是央企这一特殊身份,仅从一般的商业服务伦理来看,这样一种利用酷暑天气,变相趁火打劫的收费,也是令人不齿的。要知道,眼下很多民营的商场、宾馆,面对上门的“蹭凉一族”,也没有额外收空调费的。
而且,“火车站候车室吹空调须交钱”做法,又不仅是一个“要钱不要脸”问题,还涉嫌违法违规。比如,早在1998年8月,原国家计委、铁道部下发《关于改革铁路空调候车室收费办法的通知》就明确规定,“取消现行各铁路车站在铁路客票外加收的候车室空气调节费(简称空调费)……任何单位不得在客票外以任何形式另行收取空调费”。
这也就是说,早在18年前,火车站候车室空调收费,实际上就已被相关国家部门明确废止。在今天,长沙火车站仍向旅客变相收费,并以“商务候车室已外包”为由强调这种收费的合理性,显然不止是“不要脸”,也是一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公然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
避免类似事情发生需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大热的天,火车站候车室却不开空调,这是在打公共服务的“脸”,是对公众诉求和权益的蔑视乃至无视。于此,不能止于技术化整改,更要有对失职者的溯责。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转变自己的职能。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部门增强公共服务责任感和社会管理使命感,这有利于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和市场化运作效果的改善。也可强化公务员队伍的为民服务意识;增强公务员的服务能力。
当然,问题曝光之后,长沙火车站表示会“迅速整改”,这算是一种积极的回应。但监管部门还是应当及时介入调查,依法依规纠正、处罚这种违规行为,以保证广大旅客真正能长期享受到清凉免费的候车环境。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火车站
- 吹空调
- 收费
- 收费纠纷问题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