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整治岂能一禁了之

深圳自3月21日起推行的“禁摩限电”整治行动近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而北京自4月11日起,北京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等10条道路,将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即使符合国家标准登记上牌的车辆也不行。电动车的强力治理引发人们的广泛争议,全面禁止电动车这一行为是否是其唯一的选择呢?
“限电”初衷:保障交通安全
提到电动车,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其诸多优势。价格低廉,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还不用限牌,停车位又好找。而且,在城市拥堵的当下,电动车在市区跑起来,平均速度不比汽车慢。骑电动车出行很方便。那么相比之下,其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虽然电动车是某些人群的必需品,但也被很多人痛恨。电动车上手容易,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交通规则的培训,违章行驶是不少电动车车主的常态,逆向行驶、闯红灯、驶入机动车道等举动屡见不鲜,这使得电动车交通事故多发。
电动车大多没有牌照,没有保险,车主也没有驾驶证。电动车与小汽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基于处置便利的考虑,交通管理部门在事故责任认定时,即使电动车事实上负有全部责任,小汽车也被要求承担一定责任。事故责任与处罚的不对称,进一步助涨了电动车违章的积极性。如上种种,都成为禁摩限电政策出台的直接推动力。
全面限电,快递员们钟爱的电动车将何去何从呢?
一件快递,当它被以水运、空运、陆运等方式送抵一个城市后,最终怎样穿过一个个街道送到我们手上?要靠快递员。快递员靠什么?按理说,应该靠货车。但在绝大多数城市,货车都有“限行令”,所以快递公司最常见的做法是,把金杯这样的“小面的”座位拆了,装满快递。但是,“小面的”属于客车,不能装货。曾有媒体报道,每天早晨6点,某通快递公司的这些“小面的”从北京总部出发后,如果遇到交警,就是几十辆车排队交罚款的盛况。某家一年业务量超过10亿件的快递公司,每年因车辆问题被罚款的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所以,在距离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各快递公司愿意用电三轮作为运输工具。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电三轮体积小,进出小区、胡同都方便;车厢又是封闭的,快件不会被雨淋;还可以上锁,不会被偷。电三轮在城市间穿梭,带来了中国快递业的蓬勃发展。
最关键的是,不会堵车。
而从深圳风风火火地搞“禁摩限电”运动,就可以看出,这次的行动,只是政策延续。
其实不仅是深圳,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省会城市都集中整治过快递业的电三轮。2014年,北京针对电动三轮车开展“净化行动”,扣留违法车辆7806辆,处罚10180人。力度比深圳还要大。限电开始,那么快递员们钟爱的电动车将何去何从呢?
全面禁止不应成唯一出路 应找出各方满意的办法
2014年时,国家邮政局已经推出《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明确了快递三轮车的车型、尺寸、车速等多项指标,但由于该标准并非强制性措施,也不是国标,并未得到各方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去年10月发布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研究出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的国家标准以及生产、使用、管理规定。
这个表态很明显,就是电动三轮车将来有“正名”的可能,但要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比如车速、载重、制动距离等。所以,能够有高约束力的、针对电三轮的法规出台,是好事。各方都应该努力去促成这件事。政府想要一刀切禁止,或者自由派觉得政府完全不要搀和,都不是可取的办法。
显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小汽车无法满足电动车车主需求的前提下,禁摩限电不是一个好的治理电动车的政策。就好比,我们不能因为小汽车会造成交通事故和拥堵,于是加以禁止和限制上牌。这需要政府做好设计规则,在电动车的外部性治理与车主的福利之间取一个平衡。
只因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就一禁了之,这显然是典型的因噎废食的懒政之举,无视市民的出行需求。事实上保障电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全面禁止并非唯一的选择,更不是最优的选择。相反,电动车的安全与便民之间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多选题,关键在于政府监管水平是高还是低。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电动车
- 电动车安全
- 电动车安全隐患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