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李世石连输两局 人工智能真的会主宰人类

“地震”再升级!昨天,“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五番棋第二局在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战罢,“阿尔法围棋”执黑中盘获胜,2比0领先李世石。“阿尔法围棋”在第二局的胜利,比首局更令人信服,即使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李世石全盘也没有太明显的失误。难道人类在不久的将来真的会被人工智能所主宰?对此您怎么看?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析。
2016年3月9日至3月15日,谷歌AlphaGo将在韩国首尔与李世石进行5场围棋挑战赛。比赛完全平等,获胜者将得到一百万美元奖金。“阿尔法围棋”首局胜利后,在3月10日韩国首尔四季酒店举行的“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五番棋对决的第二局中,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211手,执黑中盘胜,再次击倒李世石。难道人类在不久的将来真的会被人工智能所主宰?对此您怎么看?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析。
“人机大战”第二局 李世石输到没脾气
3月9日,人机世纪大战正式打响,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据了解,本次对战分为5场,分别是:3月9日、3月10日、3月12日、3月13日和3月15日。最终结果如何现在还未可知晓,但本次人工智能的胜利已经引发了一连串的热烈讨论。作为难度最大的棋类,围棋棋盘横竖各有19条线,共有361个落子点,双方交替落子,这意味着围棋总共有10^171种可能性,远远超过宇宙中的原子总数10^80。所以,即使穷尽整个宇宙的物质也不能存下围棋的所有可能性,计算机无法机械地通过将每一种变化都算出来的穷举法战胜人类。因此,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连续失守以后,围棋被很多人视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最后一道壁垒。
然而,本次AlphaGo的胜利似乎加速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其实,AlphaGo的最大潜力并不在于其内嵌的复杂运算程序,而在于其可以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学习职业棋手棋谱,再通过增强学习的方法自我博弈。比如,在这两天的比赛中,AlphaGo不仅以毫无疲惫、失误极少的表现赢得开门红,更能够进一步从对手李世石的下法中深度学习,不断迭代系统,优化自身。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在昨日比赛期间,当李世石在官子阶段投子认输时,访问量达到最高峰。在如此高并发、大流量访问期间,互联港湾能够凭借丰富的运营商资源和北上广的多线BGP网络优势,利用打通的二层波分传输网络和大带宽出口资源,通过选择优质链路节点,将视频内容推送到靠近用户的高速边缘节点,为用户提供稳定、流畅、零延时的观看体验。
为保证全国各地包括联通、电信、移动、教育网等多运营商终端用户的播放效果,互联港湾可以根据播放需求灵活调度全球部署的节点资源,实现ISP网内访问以及本地覆盖,重点保障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量的访问需求。在网络支持体系中,互联港湾采用了全方位的防DDoS安全防护体系,全面的监控服务实时监测直播流质量和客户源站,网络服务可用性得到最大保障。同时,互联港湾资深的网络运营团队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撑及咨询保障,帮助客户监测带宽资源使用情况,确保网络安全可控。
比赛赛程即将过半,胜负依旧悬念重重。然而,不管是人工智能AlphaGo胜利,还是人类智能李世石的胜利,人类都是最大的赢家。无论是黑科技还是新革命,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实现更好的世界才是我们最初的目标。正如开源社区开放给全球代码爱好者一样,创新力量源源不断,才会驱动生产力不断向前。
韩国九段棋手:“阿尔法围棋” 占尽优势
在“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五番棋对决的第二局比赛结束后,韩国多位著名起手也对此局比赛进行了点评,下面吗,佰佰安全网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韩国棋手的相关评论。
韩国棋院官方网站评论说,序盘的黑13、15手,可能也只有“阿尔法围棋”走得出来,人类是难以理解的。此外,更让人费解的是黑37手。在白62手前,白棋好一些。但是,白80手侵入黑棋上方空时,黑81手的应对也是人类难以想象的一招妙手。黑109手攻击中腹的白棋是好手,李世石随后以白120、122手顽强应对,但白128手属于败招。黑棋下出的139手至153手,在关键时刻处理精细零失误,让人徒发感叹。
比赛结束后,韩国棋手刘昌赫九段评价说:“ 阿尔法围棋 下了很多怪手,如果李世石按照自己的棋风果断地应对,他或许会赢。但是,李世石在很多局部战斗中,没有按自己的棋风果断下棋,好像他在心理上有所畏缩。看上去, 阿尔法围棋 棋行有些弱,但是它判断形势和计算的能力很强。在官子阶段上, 阿尔法围棋 占尽优势。”
李世石赛后会见记者时说:“让人吃惊的昨天已经领教了。今天从序盘开始,我一直没有领先过, 阿尔法围棋 还没有被发现有特别的弱点。昨天对局后,我仍认为 阿尔法围棋 也存在弱点,但今天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我完败而 阿尔法围棋 完胜,它下得完美。”
人机大战11日休息一天,12日、13日将进行第3、4局比赛,14日再休息一天,15日双方举行第5盘比赛。本次比赛即使一方率先取得3胜,也要下满5盘。比赛采用中国规则,执黑一方贴7目半,各方用时为两小时,各3次60秒的读秒机会。
人机大战成现实 留给人类的时间还多吗?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这次人们议论的不是国足,而是李世石。这位韩国围棋九段,在AlphaGo的步步紧逼之下,又一次投子认输。2:0,人工智能领先。
“时间不多了”既是调侃,又像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不祥隐喻,感到压力的应该是整个人类。
来自谷歌的消息称,AlphaGo与李世石的第一场比赛,全球一亿人观看直播,其中6000万来自中国。中国当然没有如此庞大的围棋人口,但不管是几段围棋高手,在人工智能面前都失去了嘲笑人类“小白”的底气。毕竟强大、轻狂如柯洁,都“辗转反侧梦醒黑白”了。
第一场比赛之前,围棋界一片轻松乐观。第一场比赛,看到AlphaGo不合套路的落子,人们迅速指出“错了错了”。第二场比赛,再看到AlphaGo的“怪招”,人们开始诚实地表示“看不懂”。接下来,人们或许该期待李世石创造奇迹了。
微博上有一句评论很有代表性:“李世石没有下出任何显见的恶手。但局面莫名地就变成AlphaGo黑棋优势了。”最可怕的不是被打败,而是连怎么被打败的都不知道。
当然,围观者不懂,不代表高手不懂。正如我们不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但计算机科学家懂。随着科学的进步、行业的分化,技术与社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借助专家来消除与机器的深深隔膜。人工智能带来的真正挑战是,它可以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这正是AlphaGo清晰展示出来的。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有朝一日机器自我进化到连发明它的科学家都难以理解的地步?
现在谈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很可能还为时过早,可如果哪一天都能发觉人工智能的威胁,或许就已经晚了。
最后有个好消息。人工智能的先驱明斯基说过: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或许它们会把我们当宠物养。你赢不了人工智能,但可以努力去赢其他人类啊,哪一天AlphaGo招聘人类宠物的时候,就可以去报名了。
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真正威胁是什么?
AlphaGo连续两次战胜了李世石,激起了各种“机器超越人类,科幻小说将成真”的讨论。特别有趣的是有人揣测AlphaGo下面会不会故意输下几盘棋,以免人类起疑心,阻挡了它统治人类的野心。其实,虽然机器在逻辑分析推算方面,能力会远超人类,但是依然是属于人类操控的工具。AlphaGo这类的“人工智能”机器真正可能带来的危机,不是奴役人类,而是让人类丧失斗志,无所事事。
有些人描述AlphaGo是“和人一样的方式思考,但是比人快无数倍”。这么说并不精确。AlphaGo确实比人快无数倍,但是AlphaGo的思考只能说是“被人的大脑启发”,而非和人类思考一样。AlphaGo是一个能自我学习的深度学习,经过专家的调节,它能在任何在可以纯凭逻辑分析推算的问题上,把人类远远低抛在后面。机器速度会越来越快,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数据会越来越多。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将带来什么改变呢?我们将看到无数的商机和产品,能够解决问题、拯救生命、产生巨大的商业和用户价值。未来,自动交易能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和风险比例,自动诊断+基因排序会达到个性化精准医疗,推荐引擎将能推荐你最可能会买的产品、想吃的菜,想认识的人。在拥有大数据+大计算+专家调节的领域,就不必再跟人类相比了,因为人类根本差的太远了(就像没有人能打败搜索引擎一样)。
这些技术可能辅助专家,也可能取代专家。非专家的工作者很多将会面临失业。未来十年,大部分今天的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机器将取代许多的护士、记者、会计、教师、股理财师。。。的工作。任何带有“助理”、“代理”或“经纪”等字样的职位都很可能被取代。 这些机器不需要工资,只需要供电和网,就会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上班”。这些机器将帮助我们创造世界上的大部分财富。
虽然这些机器确实很“聪明”,而且又高效、勤奋、低廉,但是他们并不“人性化”,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和工具。比如说,AlphaGo第一场就战胜了李世石,但是它不会感觉高兴,也不会理解我们对于它的讨论。甚至,它说不上这局棋是怎么赢的。因为,它的思考虽然周密,但是它不懂“赢了有什么感受?”,也不懂“为什么围棋好玩”,更不懂“人为什么要下棋?”,甚至连“你今天怎么赢的?”都说不上。今天的机器完全无法理解人的情感、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信任尊重、价值观等方面 。对于人文艺术、美和爱、幽默感,机器更是丝毫不懂。有位AI研究员做了一套研究幽默感的系统,然后输入了一篇文章,这个系统看了每句话,都说“哈哈”!今天的机器连个两岁小孩都不如。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者,这应该是一大未来的挑战。
所以,今天这些机器仅仅是我们的工具,会为创造价值。至少今天,我们不必担心人工智奴役我们(不过要盯好拥有机器学习+大数据的公司,别来作恶伤害用户)。那我们该担心什么呢?这些强大的机器,将带来人类能否度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下岗潮”。这次的“机器取代人类”将远超过去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不过,“下岗”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些机器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养活着这些下岗者,进而养活着人类。人类最应该担心的是:一旦当机器供养着人类,人类达到了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人类真的还会有动力去追求更宏伟的目标,自我实现吗?还是会醉生梦死、无所事事地或者?
面对这个担心,我们应该:
1、关注启发式教育,用互动式教育启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效率。AlphaGo愿意跟人类学习,我们当然也要善用最善于分析,最博学的机器。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孩子,是不会醉生梦死的。
2、正视发育右脑的学科领域,平衡文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机器超越人类的左脑(工程逻辑思维),也许就是要人类从过去几十年重视理工,倾斜回来,花更多的精力在机器不擅长的右脑,例如:文学诗歌、艺术音乐、电影话剧、文创设计、工匠之美、宗教哲学、沟通情商。这不是说就不要学理工了,而是说应该让适合理工,爱好理工的人学理工,适合人文,爱好人文的人学人文。我们应该平等看待文理,并且鼓励发展文理双全的人才。
3、鼓励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挑战自己, 孜孜以求,成为专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安稳”但是重复性的工作上,而要以“成为某个特殊又有用领域的最顶尖人才”为目标,为己任。
责任编辑:杨赓



- 关键词
- 智能技术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