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矿工人被困36天获救 奇迹和肇因都该被铭记

2015年12月25号,平邑县的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发生局部坍塌事故,1月29日传出的一则消息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心头一暖:井下200多米矿井中的4名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终于获救。至此,平邑县玉荣石膏矿坍塌事故中被困的29名矿工中,获救人数上升到15人。
这是山东省30多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但在山东省平邑县玉荣石膏矿,29日传出的一则消息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心头一暖:井下200多米矿井中的4名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终于获救。至此,平邑县玉荣石膏矿坍塌事故中被困的29名矿工中,获救人数上升到15人。
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纪实
1月29日22时49分,因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被困井下的4名幸存矿工从220米深的井底全部升井获救,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这是国内首次使用大口径钻孔技术成功施救,在矿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矿区现场施救难度有多大?打通的“保命孔”和“救命孔”如何让4名矿工在井下坚强生存36天?后续救援如何开展?本报记者在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现场蹲守调查数日,采访了救援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专家组成员和一线救援人员。
救援难度有多大?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立即成立救援指导组赶赴现场,山东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集多支矿山救护队。事故发生当日至次日凌晨,救援人员冒着坍塌的危险,掘进修复井下巷道,先后救出11名被困矿工,并发现1名遇难者。
另外17名矿工在哪里?初步判断,14人可能被困在4号井井底车场,3人可能被困在地下142米水平回采掘进工作面。
“这次救援情况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极富挑战。”现场救援指挥部通报,事发矿区持续塌方,有的落石重达十几吨甚至几十吨,导致井筒严重扭曲变形,通向被困人员的井底巷道几乎完全堵住。
矿区地质结构也异常复杂,从地表至井下巷道顶板220米,依次为表土层、灰岩层、砂岩层和石膏层。除表土层外,其他3层均夹杂石灰岩并有两层含水层,以致多次出现钻头被卡住的问题,严重影响救援进度。
同时,由于坍塌造成的井下涌水量比较大,矿区附近的浅部采空区还有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且水位高于被困人员所处区域。一旦这些水进入井下,被困矿工便会面临绝境,救援工作也将前功尽弃。
尽管整个矿区仍在不断塌陷,但救援工作昼夜不停。指挥部调集了600余台(套)矿山救援设备,现场救援人员最多时近千人。
幸存矿工咋救出?
据介绍,在矿难救援中利用大口径救生钻孔进行井上救援并取得成功,在我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只是第三例。此前两例分别发生在美国和智利:2002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魁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人员通过地面大口径钻孔,将被困80多米井下的9名矿工成功救出;2010年8月,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井筒坍塌事故后,利用地面钻孔的方式,将被困700多米井下的33名矿工成功救出。
“过去我国发生矿难后,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救援人员下井,顺着巷道搜寻被困人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高广伟表示,由于此次救援中所有通往被困人员的通道都被堵死了,采取地面大口径钻孔救援方式救人成为唯一选择。
2015年12月30日10时55分,事故发生第五天,好消息终于传来:4号井井底车场发现4名幸存矿工,他们被困在一段约50米长的巷道内。食物、保暖内衣、药品、照明工具等千余件物资迅速通过保命孔投下,3个大口径救命孔也同时紧急开钻。
“以前的钻机都是小直径,只能用于与井下人员沟通、递送食物等,2010年王家岭、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中就使用过。”高广伟告诉记者,2011年起,我国加大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投入,目前全国已拥有10台大直径钻孔机,“有了大直径钻机才能开展这种大口径钻孔的救援。”
为尽快搜救矿工,指挥部先后共确定了井上、井下5条救援通道。井下救援,即救援人员通过其他完好井口下至井下巷道后,先掘进、后支护、再救援;井上救援,即钻机打孔救人,是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径保命孔,在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的第一时间随即开钻大口径救命孔,打通后下放救生舱(小罐笼)或直接用救生绳救人。
相比小口径钻孔,大口径钻孔救援的难度高出许多。首先是需要准确判断井下幸存人员的位置。4号井底部车场巷道空间较大、巷道相对稳定,是井下被困人员首选的生存空间。
确定位置之后,最重要的是确保打准钻孔、不跑偏。由于井下巷道塌方严重,大口径钻孔救援通道要打到220米深的巷道,作业难度大,精准度极不好把握。加上事发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钻头行至软泥和石头相接处时,便会向软泥一侧偏斜,打准的难度很高,钻孔救援多次出现钻头被卡住的情况。此外,事发矿区在矿震发生后地层极不稳定,持续塌方,井筒不断有水、泥浆、砂石等涌出,救援人员不得不在钻孔的同时,不断地采取孔壁加固措施。
救援前期,被困井下的4名矿工情绪不稳定。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救援人员用手机拍摄了救援现场情况,录制视频为被困矿工加油鼓气。手机通过保命孔送到井下,4名矿工看完视频后精神大振,一起录制了在巷道内的一段视频,向指挥部表明坚决配合救援的决心。
救援工作的最后关头,钻孔距4名被困矿工仅有1米左右,需要4名矿工自助清除淤泥积水。救援人员将各种工具拆卸后送到井下,4名矿工昼夜不停奋力自救。
29日21时左右,救生绳被放至井下,先后将4名矿工从220米深的井底巷道提升至地面。
首次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将为日后我国事故救援积攒下宝贵的经验。“这次救援可以作为一个范例。以后不管是煤矿还是非煤矿山,发生坍塌、爆炸、透水等事故时都多了一条新的救援渠道。”高广伟说。
后续救援怎么办?
一刻不停搜救其余13名失联矿工;对事故责任人严肃调查问责;对矿山采空区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
截至目前,此次矿难中被困的29名矿工中,有15人已被成功救出,有1人遇难,其余13名矿工仍处于失联状态。
“对这13名矿工,我们一直在全力搜寻,一是用生命信息探测仪不停探测,二是通过救生孔盲投一些食品和物品。”现场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临沂市市长张术平说,将继续组织专家研判,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
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的经验十分宝贵,酿成事故发生的教训也极其深刻。据事故调查人员初步认定,此次事故系因邻近的废弃石膏矿采空区坍塌引发矿震,进而发生坍塌。事故还引发了次生灾害,致使平邑县保太镇万庄村附近农田出现多条裂痕,路面墙体大面积坍塌断裂,部分路段悬空。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山开采矿石后留下的空洞。空洞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连续成片,大的会有上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强化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要求企业对危险采空区进行监测、回填,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评价。
据了解,平邑县为矿产资源大县,石膏矿是其经济支柱之一。过去几年,石膏开采让平邑县地下形成了79.2公顷的采空区,成为潜在的塌陷区。事发的玉荣石膏矿曾被列为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去年10月23日已停止采矿作业。事发时,29名矿工下井的目的是开展井下隐患的整改和巷道检修,没想到却遭遇意外。
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一司副司长薛剑光表示,为避免类似事故,今后要在矿山安全上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一是要严把矿山开发准入关,不安全不开采;二是要落实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谁开发谁治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临沂市出台措施,对辖区内212座非煤矿山进行清理整顿,山东省安监部门也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
被困者在井下吃什么?
在井下被困的日子里,矿工们靠什么来维持体力?消防官兵们准备给井下输送的供给品:煎饼。煎饼的配料包括小米、高粱、花生米等,卷成筒状,和矿泉水一起从此前打通的生命通道送到被困矿工手中。“一次性投放152件,包括煎饼和饮用水,其中矿泉水96瓶。”一位小战士介绍,除了煎饼和矿泉水,还陆续向井下送去过营养液、锅饼、榨菜等。
据了解,12月25日事故发生当天获救10人,12月26日凌晨获救1人,1月29日获救4人。15名获救矿工中,有5人身体状况良好、已回家休养,10人正在医院治疗、经医疗专家诊断均无生命危险。其他14名井下被困矿工,1人已确认遇难,13人仍然失联。
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做百倍努力”的原则,继续搜寻井下被困人员。同时,做细做实家属安抚、遇难矿工赔偿、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争取向矿工亲属和全国人民交一份合格的救援工作答卷。
矿难频发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每一起矿难,尽管新闻要素上各有不同,但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失去亲人的悲痛。细数近三年来重大矿难事故,除部分地区存在着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瓦斯灾害严重等客观因素外,几乎每一起矿难背后都隐藏着相似的脉络,那就是“生命线”与“巨额利益”的博弈。
巨额利益驱使矿主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2012年,四川攀枝花肖家湾“8·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8人死亡。调查显示,事发矿非法违法开采,以掘代采、乱采滥挖。从2011年至事发前,这个矿在验收批准的开采区域仅生产煤炭1.43万吨,而在非法违法区域的产煤量达21.14万吨。2012年,云南富源矿难17名矿工遇难,事故原因系矿主擅自作业,煤矿未采取瓦斯防治措施,擅自打开密闭,放炮作业,诱发事故发生。
隐瞒非法违法生产真相蓄意逃避监管
肖家湾煤矿为了隐瞒违法开采,逃避责任,采取伪造报表、记录等原始资料和在井下巷道打密闭的方式对付检查。为了隐瞒非法违法生产真相,事发矿竟然没有一张能反映井下真实情况的图纸,如“迷宫”般地乱采滥挖,冒险蛮干。
“官煤”勾结 被矿主“绑架”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2013年、2014年连续发生矿难并存在瞒报,其中,宏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瞒报半年之久才被发现。今年7月,黑龙江鹤岗市兴成煤矿发生事故长达15天的时间里,当地部门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清,甚至在事件被定性为瞒报后,对相关信息仍遮遮掩掩。
金钱输送下的监管必然导致责任缺失
山西善福联营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2010年年底到期后处于停工停产状态,长治市政府决定由三元古韩集团派人进行安全方面的日常监管,同时襄垣县煤管局也派出驻矿安检员和“五人巡查小组”对其进行监管。然而,这些监管却形同虚设,2012年4月,这个停产煤矿由于非法生产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1名矿工遇难,驻矿监管人员的责任何在?早就被责令将非法开采的煤层予以密闭的贵州平坝大山煤矿,当年春节后就存在非法生产行为,2013年5月又造成12人死亡。按规定,驻矿安监员每天必须定时将监管内容按要求填报安监局,但当地安监局有关负责人的答复是,“没有接到过驻矿安监员的报告”。
金钱开道,监管形同虚设,加之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引发矿难悲剧是迟早的事。一起起矿难背后的脉络渐渐清晰,如何吸取这血的教训,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救援奇迹后我们该铭记什么
很多时候,灾难是悲情与温情两种叙事线条的原点。比如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其最新进展让很多人焦灼的心头为之一暖: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披露,1月29日22时48分,4名井下200多米矿井中的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顺利升井。截至目前,共有15名井下被困矿工获救。
与黑暗、隔绝和濒死风险抗争,在被困井下36天后终获生还、重见天日,这是怎样的“极限生存”,又是怎样的向死而生式奇迹?在对4位获救工人以劫后余生的悲壮体验,在年关迫近之际得以和家人聚合的离合境遇表示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很难克制对他们生的信念和拼死般顽强的敬意。这无关煽情,只源于人性悲悯、生命敬畏被生和死置于绝境处的对碰催醒。
就时间跨度而言,这无疑是场比昔日小伊伊幸存更令人称奇的生命奇迹。而这番奇迹,也是殊死救援写就的:有媒体用“跨越36天的生死营救”,描述这场与死神赛跑的大援救,的确,36天已创造了国内矿难救援最长的时间纪录,而随着救援未竟,这纪录还将延续。但这场援救的堪为慰藉之处,不只在于历时之久,在于“不抛弃不放弃”在细节处的无缝呈现:日夜无休的救援,累计调集一流矿山救援设备600余台(套),最多时近千人参与营救,还是我国首次成功采用地面垂直打孔方式救人。而在井下垮塌频繁、一氧化碳浓度极高和地质条件严苛的情况下,4名工人被救出,是国内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的首例、世界第三例。
尽管在灾难面前,捧出“救援奇迹”的词眼往往显得轻佻,可在这场灾难面前,基于生命至上的救人责任感谱写的奇迹,担得起“奇迹”二字的分量。而它积累的救援经验,宣扬的“不放弃”救援精神,也值得被铭记和被秉持。本质上,马拉松式的、靡费巨资的救援,彰显的是一个国家对身陷厄境公民的救济责任。
也正因这种奇迹的不易,所以复盘灾难的因果链与教训,更为重要。毕竟,“防为上,救次之”,我们希望看到救援奇迹,不等于希望看到灾难复制,而是希望生命本位意识植入到社会观念“基因”中,而最好的尊重生命的方式,就是别让人祸发生。而要避免悲剧重蹈,内置前提就是弄清问题、反思缺漏。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安监总局日前要督促查明平邑坍塌事故原因,依法严肃追责。
说到底,平邑“救援奇迹”和灾难肇因都该被记住。我们对灾难的反思力度,至少要对得起这场作为“矿山救援史上里程碑”的营救的厚重。
责任编辑:杨赓



- 关键词
- 矿难事故
- 矿难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