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第150期

北京地铁表演地域歧视 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导语

  1月9日,多家媒体转发了一段标题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在最初被不少网友指责存在“地域歧视”。视频流布甚广。10日,一位认识对骂视频中的“北京人”的知情者称,“站着的那个人是一名群众演员。”11日,视频中扮演“北京人”的马明(化名),对自己的视频公开鞠躬道歉。

2015年1月9日,多家媒体转发了一段标题为 “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部分甚至达到了数千条的转发量。这段时长1分41秒的视频中,两名年轻男子分别以“北京人”和“外地人”的身份发生激烈争吵。其间,一些言语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

北京地铁表演地域歧视 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这段视频在被传播至网络后,迅速被众多媒体转发,并被冠以与“地域之争”有关的标题。而记者通过连续多日的调查发现,这段引发众多口水的视频不过是有人为出名而摆拍的。11日,视频中扮演“北京人”的马明(化名),对自己的视频公开鞠躬道歉。这件事的原由始末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下面,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常识的小编为您解析。

北京地铁互骂事件始末

北京"地铁互骂"视频演员现身道歉

1月9日,一段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且有多家媒体对这段视频进行了转发,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中,坐在座位上的“外地人”反复称对方是“废柴”,“真是给北京人丢人”。“北京人”闻听此言立刻大声回应:“不爱来就别来北京啊。”“外地人”则称:“我是来搞建设的,不像你……”随后,“北京人”说道:“你是不是来卖早点的……不爱听别来北京……外地人。”随后,这段视频中多次出现的“北京人”“外地人”相互争吵的细节在网上引发热议。

但很快,有不少网友指出,该视频存在明显的摆拍迹象。而在采访中,一位目击事件过程的市民告诉记者,“对骂”一事发生在7日下午,两名男子在地铁上争吵得很突然,且两人在车上“约架”,但在地铁常营站下车后并未打架,而是和另外几个人聚在了一起,“看起来关系挺好的样子”。

1月11日,记者再度对此事进行调查,发现“北京人外地人对骂”视频中的两名当事人系演员,且其中一位当事人向朋友承认“对骂”一事系炒作。

北京地铁表演地域歧视 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11日,视频中扮演“北京人”的当事人马明(化名)主动与记者取得了联系。他证实该段对骂视频并非真实事件,并当面讲述了视频从策划到拍摄的整个过程。此外,马明还希望通过记者向在此事中受到感情伤害的人们,进行真诚的道歉。

马明说他来北京当演员已经6年了,但是一直没出名。在拍摄这段“地铁对骂”视频之前,他也拍过不少带有粗口的视频,但是一直没火。当他发现这段视频在网络上造成很大影响后,“有点害怕了,想回老家躲躲”。马明坦言,发“地铁对骂”视频是为了让自己出名。

来京演戏6年没起色 为出名摆拍视频

1月11日,记者联系到视频中以“北京人”身份与“外地人”对骂的马明(化名)。马明介绍称,自己是山东烟台人,来北京做演员已有6年。“但演艺事业一直没有起色,所以想拍点有个性的东西来推广自己,像偷拍、抓拍出来的那种感觉”。

马明告诉记者,像“地铁对骂”这样爆粗口的视频,他之前也拍过不少,都上传在网上,但并未引起关注。当记者询问其为何要在视频中突出“北京人”、“外地人”这样的关键词时,对方回复称这是他们最初设计的脚本里面的,但是他并不清楚这会涉及到“地域之间的矛盾”。

北京地铁表演地域歧视 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马明告诉记者,7日下午,他和勇纪(化名)以及其他朋友一行四人上了地铁6号线,计划是由朋友扮作乘客,“偷拍”他和勇纪在地铁上的一段争吵。“在这条传出来的视频之前,我们已经拍过一条,但因为我和勇纪对台词的时候笑场了,所以就作废了。”

马明还称,网上流传的这段视频并不是他的朋友们拍摄的,“应该是当时真的乘客拍的”。而“争吵”结束后,他和勇纪“约架”,只是因为对完了台词,他们想找个借口离开。“下车之后,我们还围在一起看了朋友们拍的东西。”之后,这段视频在秒拍和微博上得到多家媒体和网络大V的转发,引发网友热议。

揭秘网络炒作内幕

目的或为出名或为做广告

陈明(化名)是小有名气的职业网络推手,他也看到了网上那段地铁对骂的视频,他对这段被疯狂转发的影像评价并不高,“摆拍的痕迹明显,营销的效果也不好。”

北京地铁表演地域歧视 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作为早期拍摄类似网络视频“推手”中的一员,陈明也很难为自己曾经的作品寻找一个合适的名称,“伪纪录片、仿真街拍……怎么说都可以。”

但无论怎么称呼,目的却是相似的。陈明说,来找他做推广的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炒作个人的知名度,二是为了某个产品进行推广。而之所以选择以这种“虚构真实事件”的方式,他觉得,无非就是因为相比“硬广告”,传播效果更好、花费更低廉。

“如果视频中的情节被相信是真实的,可能人们会去关注后续的发展、搜索当事人的身份。”陈明说,在这样的发酵之下,关注度也会持续更久。

而另一个关键的因素,便是来自于经济方面。企业找到陈明策划、拍摄一条视频,最高的价格也不过几万元,而如果是需求炒作的个人,通常在几千到万余元。还有些人则不会找到陈明这样的“策划人”,而是直接由朋友帮忙拍摄。“这比投放一条正式的广告,要便宜太多了”。

地铁上拍摄可省场地费

在一段“仿真视频”的拍摄过程中,陈明不只是简单的拍摄者,他还经常需要为前来寻求合作的人提出可行的策划方案。

“那些需要推广产品的企业,要求通常会高些。”陈明写出的视频“剧本”还要交给企业更高层审核,而那些仅仅是为提高自身名声而来的个人,如果有一个他们可以接受的策划,往往马上就能投入拍摄。

之后就是选择拍摄的地点,这当中也会有经济因素的考量。对于网络上这段对骂视频发生在地铁,陈明同样深有感触,“省钱呗,好多视频都爱在地铁上拍,也不需要租金。”

在陈明看来,一个合格的“仿真视频”必须经过三个步骤。首先是通过拍摄让人们相信事件是真实的,并且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被大肆传播。

“这需要一个周期,视频里的内容和人物被持续关注,甚至被人肉。”但陈明说,在这一过程之后,不管是被人们发现真相,还是拍摄者自我曝光,“总归会让人们发现内容并非真实的”。

“但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洗白。”陈明说,当真相被人们发现后,拍摄者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是说这是在拍摄一段影视剧,也可能是说要呼吁人们关注某方面问题。“如果解释得当,对于个体或产品知名度的提高,或许会效果明显。”

炒作也需真才实学

最近一次找到陈明的,是一名农民工。“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希望我能炒红他。”在圈子里浸淫多年,陈明已见过太多人抱着这样的目的来找自己。有些人可能已在“娱乐圈”闯荡过多年,也上过一些节目、接过一些角色,但在收入和名望上却依旧不能如愿。“转了一圈,他们似乎只相信炒作这种方式”。但陈明自己已轻易不再答应为个人“策划”类似的视频,他担心这会影响自己与企业合作,那也是陈明如今工作的重心。“要老拍那种视频,企业就不爱找你了。”

这是不少拍摄者、策划人所需求的发展轨迹,陈明说,除此之外一些则会前往视频网站担任编辑工作,用自己的眼光抓取存在传播价值的视频。在得知对骂视频中两人演员的身份后,陈明其实有些理解他们,“在北京打拼这么久,想要个机会吧。”但即使没有如今的轩然大波,他仍不觉得这段视频能帮到两人什么,“关于地域上的争执或许会引起关注,可之后呢?”

陈明自己也曾帮人策划过一段在地铁上的视频,那是个身手不错的小伙子,上演英雄救美的一幕。陈明寻思着,视频要是剧组看到了可能会找小伙子当武术指导。这是一条不变的准则,想用视频炒红自己,总要展现出来一些特点或长处。“不然,招来的只有骂声”。

调戏公众情绪,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如今的时代,娱乐至上,眼球经济是王道,演员的身价倍增。再苦再累,一茬茬泪眼婆娑的年轻人还是愿意真诚地秀出理想:我想当个演员。有理想总比没有理想好。但因为此地浮华虚梦太多,人们似乎总是搞不清他爱的是演员这个职业,还是羡慕人家大明星前呼后拥、光鲜亮丽。当然,就算人家想赚更多的钱、获得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也没什么错;用一个漂亮的理想“装饰”一个世俗的目的,同样也不可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时候,看选秀节目中年轻人含着泪花说出想当大明星的伟大理想时,我总会想起一位叫做熊彼特的经济学家说过的丧气话:“一个人为他的理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撒谎。”

北京地铁表演地域歧视 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无限接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就是用来哄自己不断努力进步,所以就算撒谎也不算太坏,毕竟骗的只是自个。怕只怕,为了虚梦,走火入魔,不择手段,骗了自己还想骗别人。这就不太好了。此时,就算眼里含着泪花脸上挂着无辜,所谓梦想,也只配可耻两个字。

最近有几个想当演员、想成名的年轻人就“不幸中招”,被人送上了可耻两字。事情是这样的:两名长期在北京当群众演员的年轻人,为了推广自己(他自己这么说),假装“外地人”和“北京人”在地铁上对骂。然后,他们还制成视频,起名“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放在社交网站上传播。视频很快上了搜索网站首页,无知的年轻人激动地以为自己“火了”,没成想,引起网友的莫名困惑,以及大量无谓的地域仇恨和互撕。

这都什么鬼啊?媒体揭露真相后,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有“聪明人”解释说,想这么炒作的人其实不少,目的就是让自己被“人肉”。就算有一天真相大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能轻松“洗白”,比如说自己是在拍摄一段影视剧,或者说在呼吁别人关注某方面问题。言下之意,调戏了一把公众情绪,留下一个烂摊子,不管洪水滔天,自己得利就行。

莫名其妙。就算有如此精妙“算计”,估计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依然难解。通过这种龌龊的手段即使真能成名,可如此所成之名,真有意义可言?只要能上热搜,不惜把自己搞臭,然后再抹一通红花油遮臭。但再怎么遮,难道还能从中遮出香来?依靠这种手段成名的有谁?成了名最终成为大明星的又有谁?其实这跟杀鸡取卵一样,急功近利到违背了常识和理性。只能说,有人真的病了,而且病入骨髓。

事情被揭露之后,当事人道歉,对着镜头一脸诚恳,深深鞠躬,看似已经悔悟。但依据他们的炒作逻辑,我深深怀疑这种深深鞠躬。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他们如今的道歉可能也是一次炒作。其实,如此恶性炒作最大的坏结果、也只能是他们唯一的“收获”:让世界真假难辨,蚕食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最终,所谓的“洗白”只能“白洗”。

具体这次恶性的炒作,还有一个东西我不想多提,那就是他们挑拨的地域偏见。因为提多了,反而让人觉得煞有其事。

所有偏见,包括所谓的地域偏见,根源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这东西,本身并不“可恶”,是中性的。它是人为了认知这个繁杂的世界,自行启动的一项简化机制。它有时候能帮助我们识别彼此,有时候又可能造成“大而化之”的误会。出问题的,从来不是这种人在认知上的“盲点”,而是明知人之弱点,却处心积虑利用这一弱点为自己谋私利。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常识的小编认为也只有当某些人刻意利用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才会最终形成所谓的偏见。



责任编辑:杨赓

结语
想成名的演员,鸡贼之处在于他们谙熟人的弱点,并肆无忌惮地利用它。但要说他们是故意挑拨地域偏见吗?我宁愿相信他们没那么邪恶。可他们的确有点不择手段,被模糊的利益和自私的虚荣遮住了理智,自作聪明实则愚蠢地触及了敏感地带。不明大局,亦无法律常识,真撞了高压线,一脸无辜一个道歉岂能了事?

你认为该如何遏制此类低俗炒作事件?

司法介入

舆论压力

网络人肉

司法介入
33.33%
舆论压力
33.33%
网络人肉
33.33%
  • 关键词
  • 低俗炒作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耕地的羊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往期回顾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业界 | 果加智能携旗下产品亮相第八届...
科普 | “一带一路”到底是啥?最详尽...
曝光 | 震惊!男子多次“含蟑螂”下馆...
流言 | 富氧水可以为身体补充氧气?
品鉴 | 防滑砖不防滑怎么办,教大家一...
大事件 | 邯郸初中生被同学杀害

热门排行

KBOF车载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