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工信部打压手机预装软件?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新买的手机里用不上的软件占着内存,消耗流量、泄露隐私、恶意扣费,而且还卸载不了,怎么办?近日,工信部起草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外,必须可卸载。
日前,工信部就《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 (APP) 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公开意见征集,其中规定手机中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和应用商店等基本应用无法卸载外,其他软件一律应可卸载。这项举措无疑让正在猛打“价格战”的手机厂商,感到惶恐。
长期以来,国内手机市场(尤其是安卓手机)的软件应用管理方面乱象丛生严重的影响了网络信息安全,一些品牌的智能手机,上市前甚至预装了70多款软件。
大量的预装软件,除了占用手机的存储空间外,还会影响系统的流畅程度。以安卓系统为例,安卓系统本来就是一个资源消耗大户,智能手机预装的大量软件,通常会被手机厂商设置为自动加载,消耗了大量系统资源。即便是3G或4G内存的手机,也很难保证系统流畅运行。
更有甚者,一些预装软件在手机开机后便自动运行,用户没有权限关闭。这些软件在后台疯狂跑流量,导致用户话费被莫名其妙扣掉,甚至窃取用户个人隐私,让用户面临更大的风险,影响了用户的网络安全。
《暂行管理办法》解读
近日,工信部发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管理办法》),对手机预装软件作出严格要求。
《暂行管理办法》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强行捆绑推广无关应用软件,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擅自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强制开启应用软件、违规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暂行管理办法》强调,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所提供的除基本功能软件之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由用户方便卸载,卸载后不影响移动智能终端的正常使用。
基本功能软件是指保障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和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基本组件、保证智能终端硬件正常运行的应用、基本通信应用、应用软件下载通道等。终端中预置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已被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
此外,《暂行管理办法》还提到,应用商店等移动应用分发平台应登记所提供应用软件运营者、开发者的真实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应建立应用软件管理机制,对应用软件进行审核及安全、服务等相关检测,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软件。
调查:超9成安卓手机被预装软件
工信部这一动作让手机预装软件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事实上,关于预装软件的问题由来已久,一款新手机预装十几款甚至几十款软件几乎成为常态,由于这些预装软件往往占据手机空间、拖累手机速度、甚至可能会成泄露机主个人隐私信息,但却无法卸载,已经成为手机用户最大的困扰。
市民王女士使用的是一款华为智能手机,里面预装了天气、放大镜、收音机、音乐、游戏中心等二十余款软件。尽管部分软件可以自行卸载,但她还是觉得不踏实。
据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15年Q2中国手机安全软件用户手机预装状况》数据报告显示,有超过九成的安卓手机被预装过各类APP软件,而近八成的预装软件存在无法卸载的情况。
记者找来三部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机,发现三部手机均有超过10款的预装软件,且80%以上的预装软件都无法正常卸载删除。
这些烦人的预装软件是如何进入用户手机的呢?360手机安全专家高祎玮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手机预装软件可以分为厂商预装和刷机预装两大类。
厂商预装包括手机制造厂商预装和运营商定制机预装,即由手机生产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完成预装。刷机预装涵盖手机销售的每个环节,水货手机会有水货刷机一道预装,行货手机包括代理商刷机预装、连锁卖场预装、运营商营业点预装以及其他零售网点预装等。
为啥预装软件往往都无法正常删除?高祎玮介绍,在技术层面看,预装的软件大多是通过刷机刷入的,可以放入系统文件夹,此类软件被默认为系统软件,故用户按照普通卸载程序很难对付到它们。不过,目前很多第三方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获取Root权限、清除一些没有用处的预装软件。
然而,有一些预装软件是跟ROM(只读内存)深度定制的,这样的预装软件也可以卸载,但是一旦卸载,手机就无法正常运行了。而且由于多数厂家在保修条款中规定用户如果通过ROOT、刷机等形式卸载软件,则不再提供售后保修服务,这个霸王条款也使得很多安卓手机用户不敢随意卸载预装软件。
预装软件几乎已经到了人人厌烦的地步,但为何手机厂商、渠道商还会不遗余力在手机里预置软件呢?无疑是利益使然。知名电信专家项立刚向记者介绍,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手机制造商就可以向手机软件商收取一定的费用,而软件商则通过预置安装推广了软件,增加了用户使用量,进而实现其经济利益。
据公开资料显示,随着近年APP运营商预装需求要大于刷机商预装能力,装机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由最初的每个软件0.5元提到每个软件1.5元以上。而在手机销售渠道,见缝插针的“刷机商”们成了最关键的枢纽。被刷过的手机无论激活与否,渠道商都可以获得每部约3到10元的利润。
早该拔掉手机软件“钉子户”
购买一个手机,要附带引来一个或几个软件家族。这些软件的七亲八戚还常常赖在你的手机里,赶都赶不走。这种情况是手机厂家或经销商制造的。手机本来只要装一些通讯和上网的必备软件就可以了,但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热情地为用户加装这么多让你无法卸载的软件?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在软件加装上,也可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加载”。厂家预装软件,并非他们热情过度,而是暗藏了买卖。软件运营商为了推广软件,会与手机厂家、经销商等合作,预装了他们的软件,就会给厂家或经销商以一定的回报。
手机被预装许多无用的软件,往往造成机身内存(ROM)缩小,运行内存(RAM)紧张。如今的手机内存尽管在不断加大,但一般手机的存储内存多是16G,运行内存只有2G,并没有太多的加载空间,影响了用户的。
手机现在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还是照相机和摄像机。照片和视频要占用很大的内存,很容易让16G内存的手机仓库满仓。而手机软件大多会自行启动,这将挤占运行内存,让手机速度受到影响。
一些略懂技术的用户为了给手机减肥而试图卸载预装软件,却发现许多软件是无法卸载的。一些技术水平更高的用户就自行获取管理员权限(root权限)以便卸载软件,但手机厂商又以用户私自获取root权限为由拒绝保修。
尽管私获root权限也存在风险,但不卸载流氓软件的风险更高:前些天,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耗费1100多元上网费。经过技术人员查验,发现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的。
这意味着一些“软件钉子户”不但占用内存,还像窃贼一样藏在手机里偷东西!
正因为卸不掉的预装软件给用户造成诸多的困扰,去年10月,广东省消委会携手全省21个地级市以及顺德区、横琴新区消委会,联名向国家工信部“上书”,建言工信部能重视和回应消费者的诉求,加大对手机预置软件市场的整治和规范,推进手机预置软件自由卸载。
这种建言最近得到工信部的采纳。据羊城晚报昨日报道,工信部近日起草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
强制安装的软件“钉子户”早该定规立法拔除了,但我们的管理与法律还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除了手机上的流氓软件之外,电脑里捆绑安装、静默安装和欺骗安装的流氓软件更是比比皆是,迄今却不见相关部门出台惩治措施。
在电子网络产品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利用新技术侵权和犯罪已成为社会的显患,仅有工信部应对手机预装软件的“暂行规定”,显然无法管束众多的“电子流氓”,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法规及时跟进。
预装软件可卸载 用户别高兴太早
其实对手机厂商的预置软件不可卸载的问题,早已甚嚣尘上,民众的诉求迟迟得不到解决,手机厂商的恶劣行径也并不没有得到制止,一些“恶意吸费”软件,套取流量的“黑软件”,窃取用户信息的不良软件还是在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当然《暂行规定》的出台或许能给手机厂商敲响警钟,但是实现预装软件的可自由卸载,受影响的因素很多,用户还是别高兴太早。
当前有两点疑问需要思考,《暂行规定》出台以后,现行用户手机里的预装软件能不能随着手机系统的更新而实现自由卸载?预装软件的可卸载会不会只适用于“规定”出台后进入市场的新手机?因为并没有清楚地界定,所以很难令人满意。如果前者的话,用户的期望并不会等待太长;如果是后者,那么卸不掉的烦恼必然会随着手机的继续使用继续存在,恶意扣费的潜在风险也会存在,而谁又能为这种潜在风险承担责任,说到底还是用户自己承担。
对于《暂行规定》指出:终端中预置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看似严谨,却给了手机厂商很大的空间,给软件“变个脸”,“化化妆”逃避监管也不是不可能,他们完全可以将功能相似的软件标榜不同的功能,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诉用户,这就是两款不同软件。用户还是卸载不掉,到时候一句“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的规定是不是 可以搪塞,而又有多少人会为了一款软件能不能卸载而去打官司呢?其实这也是手机厂商正是看透了用户的这种心理,因为代价远大于成本。
还有《暂行规定》要求软件应明码标价,经用户确认后方可扣费。继而期望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相关社会组织通过行业自律形式,建立恶意应用软件黑名单,实现黑名单信息在相关企业、专业检测机构以及用户之间的共享。换句话说这种期望是可笑的,在利益诱惑面前,妄想通过行业自律来实现自我净化,或者说企图通过道德自我约束来解决问题本就是一条死胡同。只有法律的监管措施实施到位,切断手机厂商与恶意软件研发者之间的利益链条,或才能逐渐实现手机预装软件的可自由卸载。
实现手机预装软件的自由卸载,需要时间表,更需要建立适用于此规定的相关法律措施来辅助,这背后的利益网络得不到有效控制,想要摆脱预装软件不可卸载的“烦恼”就会变得遥遥无期。
责任编辑:杨赓



- 关键词
- 手机预装软件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