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2019-06-18 17:58:13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822人阅读
导语:

“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什么是蚕豆病?蚕豆病,通常是由于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母亲食用蚕豆后哺乳婴幼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疾病,该病发病后多为儿科急危重症。蚕豆诱发溶血的机制未明,可能与蚕豆浸液中含有多巴、多巴胺、蚕豆嘧啶类、异腺咪等类似氧化剂物质相关。蚕豆病为不完全性显性遗传疾病,故男性发病居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吧?

蚕豆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葡萄糖-6-磷酸激酶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还原酶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还原性,在进食某些食物如蚕豆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可见,蚕豆病的前提是存在遗传缺陷,如果存在葡萄糖-6-磷酸激酶的缺陷人,进食蚕豆、蚕豆制品等食物后,就有可能会发生蚕豆病。普通人群进食蚕豆后则不会发生蚕豆病。

蚕豆病的临床表现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有疲倦、微热、头昏、恶心、呕吐、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蚕豆摄入可有多种途径,进食生熟、干鲜蚕豆及蚕豆制品,吸入蚕豆花粉均可诱发本病,乳母进食蚕豆后哺乳也可引起婴儿发病。缺陷的儿童吃蚕豆后并不是全都发病。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蚕豆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