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出血性脑梗塞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03-15 15:04:14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463人阅读
导语:

“出血性脑梗塞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出血性脑梗塞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血性脑梗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血性脑梗塞系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栓塞后,其供血区内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则导致出血。

脑梗塞后动脉血管的再通率很高。日本学者入野忠劳氏报道,血管闭塞者有40%~75%可以再开通,多数在发病后的2~3天,少部分在7天内再开通。个别病例在数月或数年后仍可再开通。国内有人通过病理生理学研究也证实,出血性脑梗塞是动脉再开通的结果。开通越快,出血机会越多;栓塞性脑梗塞发生出血性梗塞者,多于非栓塞性梗塞;大面积梗塞比小梗塞灶多见;早期应用抗凝、溶栓、扩溶、扩血管药物以及早期外科手术等,均可促发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发病是脑梗塞,梗塞的动脉血管再通后,又合并出血。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其症状和体征加重的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继发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应用抗凝、溶栓、扩溶及扩血管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小灶渗出性出血症状加重多不明显。梗塞后1周内继发出血者往往症状较重。第2周以后再出血者,症状多无明显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剂、溶栓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后,可使临床症状加重。症状加重的表现是意识障碍,颅内压高,肢瘫程度加重或出现新体征等,严重者预后不良。有时虽无症状恶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无效者,也有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与病人早期活动,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及早期应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不适当的治疗有关。因此,病人早期应注意控制情绪,积极脱水治疗,防止血压波动,不宜过早地应用血管扩张药,尤其是抗凝药物,以预防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佰佰安全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出血性脑梗塞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张小付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