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古代得鼠疫怎么预防

2018-07-26 17:06:51 来源: 佰佰安全网 3413人阅读
导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现代鼠疫已经可控可治了。但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预防鼠疫的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谈谈古代得鼠疫怎么预防?

大家知道,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医疗水平十分落后,导致人们的寿命都比较短。那么古代得鼠疫怎么预防?请看佰佰安全网小编搜集的资料:

古代得鼠疫怎么预防

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他们深深地相信这样的装备可以保护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

(一) 古代鼠疫病理学及对鼠疫的控制中世纪时,为治疗黑死病,人们用尽一切稀奇古怪的治疗方法。有的人吃下粪便和灰烬,有的人将黑色肿块切除,有的人甚至把活蟾蜍放到胸前。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最早记录下来鼠疫的症状:最初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崇祯时人刘尚友追述北京城中的情况时说:“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亦半日死,或一家数人并死。”“疙瘩”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疫情发生时,“人肿颈,一二日即死,名大头瘟”,“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1823年,德国化学家契弗尔发现脂肪酸的结构和特性,肥皂即是脂肪酸的一种。19世纪末,制皂工业由手工作坊最终转化为工业化生产。黑死病盛行的后期,由于肥皂的发明,使其感染几率下降,最后直到灭绝。

(二) 19世纪中医防治鼠疫概况1890年-1894年的甲午鼠疫大流行,主要是民间自救,中医为当时的主流医学,勇敢站出来应付这种未识的烈性传染病,陆续出现一系列鼠疫中医防治专著,如吴宣崇《治鼠疫法》)、陈兆祥《急救鼠疫传染良方》、罗芝园《鼠疫汇编》、黎佩兰《时症良方释疑》、郑肖岩《鼠疫约编》、余伯陶《鼠疫抉微》等数部相关的鼠疫防治专著。

吴宣崇与《治鼠疫法》,在病原学方面,他认为疫气来自地气,提出同一地区城市多死而山林可免;同一居宅泥地黑湿多死而铺砖筑灰可免;暗室避风多死而居厅居楼可免。同一家宅婢女小儿多死,是因为她们经常贴地而坐或赤足踏地;其次为妇人,因为她们经常居室地,再次为静坐寡出的男子。可见他已经看出阴暗潮湿处易于染病的特点。吴宣崇提出一些可行的防避之法和生药方、熟药方、治出斑方、治疔疮方等。今保留的熟药方药味为:大黄、朴硝、枳实、川朴、犀角、羚羊角、黄连、黄芩、车前、泽泻、连翘、牛子、桃仁、红花、紫草茸、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

罗汝兰(即罗芝园)的《鼠疫汇编》改用解毒活血汤加减。主方是连翘三钱,柴胡二钱,葛根二钱,生地五钱,当归钱半,赤芍三钱,桃仁八钱,红花五钱,川朴一钱,甘草二钱。罗氏还考虑以生药代替熟药之法。如犀角、羚羊角被植物药替代后,植物占中医鼠疫药的绝大部分。

余伯陶的《鼠疫抉微》中记录:“鼠疫又名核瘟,言是症之必见结核也。”清代郑肖岩着《鼠疫约编》八篇,介绍鼠疫的预防,辨证及治法,并附医案及验方。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瘟疫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鼠疫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可以咨询小编哦,小编很高兴为您服务!另外我们下期会给大家讲解鼠疫的治疗,请大家不要错过精彩内容哦!


责任编辑:郭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