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冬季冻伤怎么预防治疗
冻伤的种类及相应症状表现
 

一到冬天,有些怕冷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常见于脸部、手部、脚部,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冻伤有哪些种类及相应症状表现的生活常识。

在温度极低时,人体裸露在外部的皮肤就容易出现冻伤,根据冻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冻伤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冻伤有哪些种类及相应症状表现的生活常识。

冻伤的种类及相应症状表现

冻伤的种类及相应症状表现

1.局部冻伤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

(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2)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3)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

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4.冻僵

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尔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冬天是最容易出现冻伤的季节,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防形成冻伤。想了解更多冻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冬季冻伤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每年一到冬天,很多人都会出现冻伤,尤其是小孩。那么,引起冻伤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冻伤。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下相关安全知识。

寒冷季节,稍微不注意,露在外面的皮肤就会出现冻伤,很多小孩都受不了,手脚,甚至脸部会严重冻伤。那么,造成冻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现为您介绍些冻伤原因的安全知识。

冬季冻伤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冬季冻伤的原因有哪些?

1、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2、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3、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冬天如何预防冻伤?

1、在严寒的天气门窗要关闭,加上棉门帘,造成一个防冻的环境;

2、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手套或围巾等保暖衣物;

3、不要穿太硬太挤的鞋;

4、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

5、尽可能不要让浸湿的手脚等部位受冷风的正面吹袭;

6、衣服弄湿时要及早换上干衣服;

7、天气好时,应多到户外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希望大家在对冻伤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后,能加强预防,以防出现冻伤影响日常的生活。想了解更多冻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冻伤严重程度如何划分及诊断?
 

冬天天气寒冷,冻伤是最容易发生的。那冻伤严重程度该如何划分呢?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根据冻伤严重程度,为大家分享一下冻伤深度怎样划分的安全知识。

每到冬天,有些朋友因为防寒保暖措施做得不够,就会出现冻伤。根据冻伤严重程度的不同,冻伤简单可以划分为四种。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些冻伤严重程度如何划分及诊断相关的安全知识。

冻伤严重程度如何划分及诊断??

冻伤严重程度如何划分?

多发生于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按其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约1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瘢痕。

二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h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

三度冻伤: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有时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

某些冻伤患者可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局部创面坏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较严重的则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尚有少数并发肝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和关节炎等。

当人体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过度停留,可导致全身冻伤,此情况称为冻僵,罕见。早期精神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皮肤苍白冰冷,心率加快,伴寒战。当体温降至35℃以下时,各种生理功能由兴奋转为抑制;体温降至32℃以下时,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呼吸、心率均减慢,肌肉强直;当体温降至29℃以下时,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血压下降;当体温降至26℃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

冻伤程度轻的话,可以经过护理慢慢好转,严重者会形成疤痕,并会在来年复发,因此,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以防出现冻伤。想了解更多冻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最全的各种冻伤应对治疗方法
 

冻伤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形象,还会给基本的生活工作带来麻烦,那冻伤后该怎么治疗应对呢?关注从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给大家分享下各种冻伤的应对治疗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冻伤严重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

皮肤冻伤后,根据严重程度,会依次出现红肿、痒、痛、溃烂等情况,那么,冻伤怎么治疗才好呢?本安全网下面给大家分享下各种情况的冻伤应对治疗的护理急救方法,经常容易冻伤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了。

最全的各种冻伤应对治疗方法

冻伤怎么治疗应对

冻伤是因天气寒冷所引起的,多发生在手脚的末端、鼻尖、面颊和耳部等处。患处皮肤苍白、发红、水肿、发痒热痛,有肿胀感。严重的可出现紫血疱引起患处坏死,溃烂流脓疼痛。

1、多年冻伤

鲜山药和赤砂糖,同捣搽之。

2、脚上冻伤及冻伤溃烂

秋茄根煎汤,趁热洗,每天2—3次。如破皮用螃蟹壳烧灰撒之。

3、一般冻伤

①蜜陀僧、桐油调敷。

②黄蘖用乳调敷。

③轻者:大蒜瓣、茄根秸各1把(约60克),水熬洗。重者(破皮成疮者):大蒜烧透(柴火),糊患处。

④冻僵硬的蝗虫(蚂蚱)数只,将足、翅去掉,放在铁勺内焙酥,研成细粉,用香油拌成糊状,晚上用温水洗患处后涂抹。

⑤活麻雀1只,将头割开,挖出脑子,涂抹患处,接着揉搓2—3分钟,过10小时左右,再抹1次,连用2—3次(适于未破皮者)。

⑥霜打过的茄子棵和麦苗(多少均可),放在盆里烧水,洗烫患处,每天1—2次,连3—4天。

⑦山楂60克,烧熟搅烂,敷患处。

⑧萝卜皮煎水加硫磺熏洗患部。

⑨疮已溃者,可用马勃粉适量,与凡士林调匀后敷患处。

⑩鲜生姜外搽过去生过冻伤处,一日2—3次,可预防。

4、冻耳

生姜熬膏涂。

5、手足冻伤

①老丝瓜烧存性,加猪油涂之。

②蟹壳烧灰,麻油调搽。预先以萝卜根、橘皮煎汤熏洗。

6、冻伤溃烂

①盐水常洗。

②猪后蹄烧为灰研面。以猪脂合敷患处。

③马勃1块,或马勃膏(马勃20克,凡士林80克),外敷,每日1次。

④山楂片120克,炒成炭(存性),研为细面,凡士林60克,溶解与细面混合搅匀,洗净伤口,用纱布涂药外敷,2日换1次,生肌止痛。

⑤柿子皮60克,烧存性研面,与熟菜子油适量,调匀,涂患处。

⑥白芨、柑子皮各9克,共研细末,桐油调敷患处。

⑦龙骨与上焙灰存性,调麻油外敷。

⑧煅蚌壳研细末,撒患处,用纱布覆盖包好。

7、寒冻肿痒

羊肉、葱(细研)各250克,以水5升煎至3升,去渣温洗,每日2—3次。

8、冻伤初起

①松香60克,黄蜡30克,二味熬匀,瓦罐收贮。用时先以热汤洗患处令皮软、拭干,将上药于慢火上烊化后涂之。

②花椒面,硫磺面各15克,涂患部。

③白果树叶,煎浓汤,洗患处。

④大蒜,加点红辣椒,煮水洗。

9、冻伤初起未溃

①辣椒秧或茄子秧3棵,水煎后,熏洗患处半小时,每日2次。

②艾叶6克,葱白(带须)7根,花椒7粒,水煎洗患处,每晚1次。

③辣椒、生姜、白萝卜。将辣椒的里层贴在冻伤处磨擦,或用生姜汁擦,将萝卜切成厚片,烤热后磨擦,1日3次。

④醋煮热,趁热湿敷患处,一日2—3次。

⑤酒90克,加姜片15克,浇开,洗擦患处。

⑥茄根或茎,叶煎水,先熏后洗,并作湿敷剂。

10、冻伤破溃

①黄丹120克,熟石膏18克,共研细末,或将药粉直接撒在疮面上,或用油调,或用凡士林配成20%软膏贴敷。

②干姜片(炮微黄)、枯矾各等份,共研面末,撒少许于患处,每日或间日换1次。

11、冻伤起水疱

土豆、食盐少许,半土豆烧熟加食盐一起,捣烂涂患处。

12、冻伤溃烂不敛

活蟹烧存性,研细末,蜂蜜调涂,一日更换2次。

13、冻伤红肿、发痒

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次。

冻伤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如果经常复发,也是非常的麻烦,希望上面的冻伤治疗应对方法能帮大家解除烦恼。想了解更多冻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治疗冬季冻伤的食物食谱

冬天手耳脚冻伤后如何护理?
 

冬天温度比较低,露在外面的皮肤,像手耳脚,比较容易冻伤。那么,手耳脚冻伤后该如何护理呢?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手耳脚冻伤后的护理急救常识。

手耳脚三个部位,是冬天最容易被冻伤的地方,那么,冻伤后该怎么护理急救呢?本安全网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手耳脚冻伤后的护理急救常识,冬天容易出现冻伤的朋友可以记一下。

冬天手耳脚冻伤后如何护理?

冻伤是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其发生除了受到冷冻作用,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通常冻伤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三种。有些人可同时发生两种损害。

冻伤常见发病部位

冻疮多发生在耳壳、手、足等处。常有复发现象。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尔后结痂。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在好发季节,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姜切片涂擦易患处,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发病。治疗除应加强保暖外,还可在局部涂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菌药、可的松类的软膏。

冻伤如何护理

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冻伤,冻伤是因寒冷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一般多发生在手、足部,也有在耳部和距心脏较远的部位。

若手指及身体其他部位被冻伤要及时治疗。局部出现水泡时,每天可用热水浸泡冻伤部位1-2次,擦干后再用手搓20-30分钟并涂冻疮膏。也可用煨烤的生姜片或白萝卜片擦患处。蜂蜜100克、猪油15克混合煎熬成蜜油也可外涂受冻伤部位。把猪蹄壳洗净晾干,放在瓦上用火烘炒,炒焦后碾成粉末用蓖麻油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纱布包扎,3-4天冻疮就会好转。茄子根数枚熬煮后,用其水洗泡冻伤的手足,效果也佳。

冻伤后,相应部位容易出现痒、肿症状,大家在护理时,千万不要用手抓挠,以防皮肤被抓烂冻伤更严重,更难好转。想了解更多冻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冬季天冷 冻伤后该如何急救治疗?
 

冻伤主要是温度极低保暖不够造成,一般在冬天发病,另外,一些常年温度较低的地方,更容易形成冻伤。冻伤后该怎样急救治疗呢?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冻伤的急救治疗安全知识。

冬天来了,很多人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会把暴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冻伤,那么,冻伤后该怎样急救治疗呢?关注人身安全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冻伤的护理急救治疗安全知识。

冬季天冷 冻伤后该如何急救治疗?

冻伤急救和治疗原则: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

2.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

3.局部涂敷冻伤膏;

4.改善局部微循环;

5.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6.应用内服活血化淤等类药物;

7.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8.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冻伤的基本治疗目标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冻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以维持足够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复温,水浴温度应为37℃~43℃,适用于各种冻伤。除非有禁忌,止痛剂应在快速解冻时服用,以便止痛。当皮肤红润柔滑时,表明完全解冻了。禁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干热或缓慢复温,这可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在伴有冻伤的低体温患者,最重要的是肢体复温以前先完成体液复苏和恢复核心体温,以预防突然出现的低血压和休克。建议使用抗凝剂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坏疽,己酮可可碱、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并及时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恢复过程长达数月。侵袭近端指趾骨、腕骨或跗骨的损伤,有可能需要截肢。

冻伤后会伴随一些痒痛症状,切忌用手挠抓,这样的只会让冻伤伤口更严重。想了解更多冻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1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