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去医疗就医,可以享有属于自己的权益,而这些权益也被法律所认可,那么,有哪些法律可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呢?
随着维权知识的增加,很多患者都知道有属于自己的权益,并且这些权益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那么,有哪些法律可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呢?患者怎样保护自身权益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医疗维权安全小知识吧。
第一,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规定,患者在接受医疗机构服务的时候,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第二,根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执业医师必须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是责任也是义务,执业医师也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后果。
第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也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医患之间也应该是平等关系,医护人员不得歧视以及轻看患者,更不能歧视有特殊疾病的患者,例如艾滋病、精神疾病等,要将患者一视同仁,也要爱护患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保护患者的法律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业医师法》、《民法通则》以及《宪法》等。
责任编辑:李献
2023.02.14 00:02:07
2023.02.14 00:01:11
2023.02.14 00:00:12
2023.02.13 23:59:17
2023.02.13 23:58:10
2022.10.27 18:54:40
07/13小偷入室盗窃会怎么踩点?
07/17房主去世,子女怎么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
07/17小区保安和业主发生冲突怎么解决?
07/13怎样保护个人财产?
09/30红绿灯停电怎么通行,大家知道吗?
12/30冬季冻伤怎么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