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登革热

很早很早以前,登革热这种疾病就出现在了社会上,而且那段时间还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当然现在登革热这种疾病还在继续着痛苦着人们。尽管出现的早,确实只有那么很少的人才有一点了解登革热,而大多数人是对其只知一点点或者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一 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预防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以发病前1d至发病后5d传染性最强,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其次为白纹伊蚊。蚊虫吸血受染后8-14d才有传染性,再次叮人即可传播疾病。伊蚊受染后终身具传染性,登革热病毒在白纹伊蚊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可大量复制。病毒在蚊体内可经卵传代,故伊蚊又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流行季节与各地气候、蚊虫繁殖情况有关,广东省为5-10月,海南省为3-10月。

预防:

一、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2、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登革热的前期症状首先是发热,通常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同时伴有背部、骨、肌肉及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便秘等。3~5天就开始出现皮疹,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早期登革热病人全身肌肉非常酸痛,轻微的触碰也会造成巨大的疼痛。

如早期登革热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重型登革热可在上述表现基础上突然加重,出现脑膜炎、中枢性呼吸衰竭出血性休克等征象。

登革热应该与流感、麻疹、猩红热和药物喷发相识别;登革出血热和黄疸血型、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相识别。一旦发现上述症状时,你应该立即寻求隔离治疗。常规的预防措施将专注于防蚊和灭蚊。应清除积水、保护好饮用水,防止蚊虫进入,经常换水。成年蚊子可以用蚊虫喷雾剂消灭。

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的区别

寨卡病毒跟登革病毒类似,都属于黄病毒科和黄病毒属。寨卡病毒病跟登革热一样,属于地方性动物源性传染病,起初只是在猴子之间传播。近些年,登革热在全球的流行越来越广,寨卡病毒也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从动物到人、从丛林传向城市、从非洲扩散到全球的巨大跨越。发生如此变化的确切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在环境和气候等条件变化的筛选下,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异和进化,从而适应了宿主从猴到人的更迭。最新的研究结果也已证明,寨卡病毒的NS1蛋白的编码基因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以使其适应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实现在人体内的感染和复制。

一般认为,寨卡病和登革热一样是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比较轻微,但前年广东登革热大流行时,已经出现多例重症甚至死亡病例,台湾的登革热流行也是如此。除了与登革热类似通过蚊媒叮咬传播外,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性传播和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另外,寨卡病毒感染较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巴西等国“小头婴”出生率突然升高,矛头也指向寨卡病毒。这些都凸显了防控寨卡病的重要性。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