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草莓白粉病

1、选用抗病品种。

2、清理干净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冬春季清扫果园,烧毁腐烂茎叶,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3、合理密植,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

4、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长,注意通风换气,雨后及时防止过湿。

5、发现病蔓、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方便袋烧掉或深埋

6、化学防治:把握在发病初期及时药剂防治。

硫磺熏蒸预防发病技术:日本之所以目前不抗白粉病的草莓品种丰香、女峰、章姬、鬼怒甘等面积仍然很大,主要采用的是硫磺熏蒸技术抑制了白粉病的危害。硫磺熏蒸技术是在棚内每100m2安装一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20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1次,每次4小时,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米处,为防止硫磺气体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处设置一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此种方法对蜜蜂无害,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以免亚硫酸对草莓产生药害,如果棚内夜间温度超过20℃时要酌减药量。50%的白粉净悬浮剂600倍液;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30%特富灵5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40%福星10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杀菌类烟熏剂百菌清、烟熏灵,可混合熏烟;每7~10天用药一次,多种药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性。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白粉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侵染所致。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和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带菌的草莓苗等繁殖体进行中远距离传播。环境适宜时,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经潜育后表现病斑,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加重危害[1]。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

是不能吃的,草莓上的“白霜”是一种真菌性白粉病,在植物间具有空气传播性。像草莓园里,人们进出各个大棚,就会将白粉病真菌粘在衣物上传播。这种真菌传播速度很快,一星期就可以将整个大棚里的草莓都染上病。“白霜”其实是真菌进入草莓繁殖后长出表面的孢子。

白粉病会降低草莓的质量,同时对身体有隐形伤害,虽然不像动物病菌对人体有直接性伤害,但它具有潜伏性。种植户主要通过喷洒农药应对,但草莓上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有轻微毒性伤害。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