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老人安全 > 老人冠心病心绞痛

1.了解心绞痛发作规律和一些诱因,如劳累、寒冷刺激、饱餐、用力排便、排尿、情绪激动等。加强宣教指导,在诱因发生前含服硝酸甘油可预防其发作。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0厘米防止心绞痛的发作。

2.经常坚持有适量的轻体力劳动或适当地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活动后感到食欲、睡眠好为合适。对频发心绞痛或休息时疼痛者不宜进行运动。冬季应注意保暖。

3.提倡冠心病人喝硬水(无机盐镁、钙等含量高),对保护心脏有利。多食用蔬菜与水果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诸如豆牙菜等,并保持每日粗纤维摄入量不少于10克为好,这对降低胆固醇,保持大便通畅极为有利。避免暴饮暴食并戒烟

4.老年人心绞痛频繁发作时要卧床休息。注意观察发作的诱因与表现,并记录服药后缓解的时间。有心绞痛发作史的老年人应随身携带保健药盒(内有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脂、心痛定、安定)。硝酸甘油应半年更换一次,以保证药效。夜间发作时可让病人坐起或二足下垂以缓解症状。

1. 消除诱发因素,预防心绞痛发作:大多数的心绞痛发作均有其固定的或相近似的诱因,患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每次发病的特点,调整体力活动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焦虑、发怒、精神紧张,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注意天气变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或饱餐也可诱发心绞痛。总之在实际生活中予以针对性预防。

2. 改变饮食结构:限制脂肪摄入,控制肥胖,戒烟,避免酿酒和暴饮暴食,减少餐后因心血管活动不稳定引起的心绞痛发作,积极防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3. 注意症状变化,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患者应注意每次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变化,不稳定性心绞痛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前驱信号,对初发的心绞痛患者、症状和诱因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必须予以住院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要警惕:①新近发生的心绞痛②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较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较差③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④心绞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功能不全,或伴心动过缓、严重心律失常以及血压大幅度波动等。

创建良好环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发病诱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烦恼、多疑等情绪,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出现、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为此感到悲观失望、恐惧。护理员应以诚相待,需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较脆弱的情感状态,让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以利于最终战胜疾病。

1、硝酸酯制剂 ①硝酸异山梨醇。②四硝酸戊四醇酯。③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使硝酸甘油持续而缓慢释放。用2%硝酸甘油软膏或膜片制剂涂或贴在胸前皮肤,作用可维持12~24小时。

2、β受体阻断剂(β阻断剂) 具有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耗氧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可作为起始治疗药物,根据症状和心率调整剂量。不良反应有心室喷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时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力衰竭,但其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的作用远超过其不良反应。常用制剂有:①普萘洛尔,逐渐增加剂量;②氧烯洛尔;③阿普洛尔;④吲哚洛尔;⑤索他洛尔;⑥美托洛尔;⑦阿替洛尔;⑧醋丁洛尔;⑨纳多洛尔等。

1、休息: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应该立刻坐下来或是躺下来。

2、服药:心绞痛发作的时候要立即服用抗心绞痛的药物,这种药也可以在心绞痛发生之前服用。

3、坚持运动:规律的运动能够帮助你减轻压力,控制体重,降低血压,以及增加体内好的胆固醇量,从而预防心绞痛。

4、降血压:心绞痛患者应学会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

5、服用抗血栓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吃一些可以防血小板凝集的药物。

6、降低胆固醇:降低胆固醇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7、合理饮食:将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安排在午餐,而晚餐则尽可能少吃,这是因为身体在夜间无法充分消化脂肪,从而避免血液黏稠,减轻心脏的负担。

1、严控盐的摄入,最好每天不要超过5克。因为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长期大量的食用氯化钠,造成水的潴留,会使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受损。

2、严控油的摄入,每日的总用油量应限制在5—8茶匙,最好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因为动物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会形成脂肪。

3、忌烟限酒。烟酒对人体的心血管刺激很大,尤其是烟,不仅容易诱发心绞痛,还会造成心肌梗塞。

4、多吃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消化,还能防止便秘。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

5、大蒜、洋葱、山楂、黑木耳、大枣、豆芽、鲤鱼等食物有利于降血糖和改善冠心病症状,平时可以多吃这些食物。

1、根据心衰程度安排。良好的或比较好的心脏功能是运动训练的一个先决条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晚期心衰患者不应进行运动训练,以防导致心衰加重。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量的床上或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生活能基本自理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掌握最大运动耐量。运动训练前最好在医生监护下做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以此来判断患者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的标准通常以心率来表现。在做运动训练时的最大心率应低于运动试验时测得的达到最大运动耐量时的心率,决不能超越这个界限。

3、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提倡进行持续的中度的肌肉活动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具体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爱好及病情来选择,运动应从小量开始,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加重。

误区一:心绞痛一定会痛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痛感。他们往往用“火辣辣的烧灼感”、“胸口压了块石头”或“胸口捆了绷带”的压迫感、紧缩感等词汇描述胸部的不适感。

误区二:症状一定在心前区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位于胸骨后,也可位于左侧心前区,范围约有手掌大小,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如果认定心绞痛只会发生在心脏所在的部位,就大错特错了。心绞痛发作时,可以通过身体的内脏神经系统放射到其他部位,但一般不会放射到下肢。这种“放射痛”很容易被误诊:向两侧放射到肩臂和手,常被误诊为肩周炎和颈椎病;向后放射到后背,可能误诊为胸椎、脊背部肌肉疾病;向上放射到颈、咽、下颌、面颊部和牙齿,易被误诊为咽炎、三叉神经痛、牙病和下颌关节疾病;向下放射到上腹部,可被误诊为胃病、肝胆疾病。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