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能发生,以花期发病最多。病株地上部初表现失水状,通常是在主茎顶梢第2叶片首先萎蔫或侧枝顶叶暗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叶色变淡,但仍保持绿色,故名"青枯"。植株地下部主根尖端变色软腐,纵切根茎部,初期维管束变浅褐色,后变黑褐色。在潮湿情况下,剖视茎部,常见有浑浊的乳白色细菌液,用手挤压可流出菌浓。自发病至枯死一般7一15天,严重时2~3天可全株枯死。
2、网斑病:又称云纹斑病或网纹污斑病,该病从花生开花到收获均可发生,发病盛期在生长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叶柄和托叶。田间自然发病一般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开始,初叶片正面产生针头大小的小褐点,逐渐变为褐色星芒状斑,进而扩展成网纹状,边缘灰绿。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最后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至栗褐色大斑,病斑边缘浅褐色,界限不明显,导致叶片过早脱落。叶片背面初期无症状,后期呈现边缘不清晰的浅褐色病斑。
1、实行轮作
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轮作3~5年。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与大豆、红薯套种、间种。
2、收好、管好种子
做种用的花生要及时收获,及时晒干,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3、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无病种子,晒种,同时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按1:500(药:种)进行包衣。
4、深翻改土
花生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以消灭部分越冬病菌,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5、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注意施用净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追施草木灰;整治排灌系统,提高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在花生生长季节,及时中耕除草,促苗早发,生长健壮,增强花生抗病能力。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销毁。
1、小叶病
常发生于桃、苹果、柑桔等植物上,发病原因可因土壤中锌元素缺乏或不可溶状态,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所引起。在极度锌饥饿状态下,桃树叶片退绿,叶脉间黄绿相间,顶端小叶成簇,叶柄短细并早脱。苹果小叶病,节间缩短,叶片狭小不展,叶缘向上,质脆硬。沙砾土或碱地常因养分流失或锌元素转化为不溶性状态,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故发生较普遍。酸性土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发病少。防治方法:一是叶面喷洒3%~5%硫酸锌,虽可恢复,但药效一般只限于当年;二是增施有机肥料。[2]
2、黄化病
常见于桃、柑桔、桅子花、悬铃木等植物。叶片变薄,叶色苍白,但网状叶脉呈极细的绿色,症状多表现于植株顶端,严重时脱叶或坏死。病原:缺锌。冬、春季比夏季发病严重。土壤碱性过大,也与缺锌有关。防治方法:一是根际周围,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二是树干注射硫酸亚铁15g、尿素50g、硫酸镁5g、水1000ml的混合液;三是叶面喷洒硫酸亚铁溶液,可使叶面逐步恢复绿色。[2]
1、查苗补苗:若缺苗断垄较为严重,马上进行补种。补种的品种我们应该选用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在一百二十天到一百二十五天的品种,不要选用中晚熟品种。补种以前两小时要采取冷水泡种,泡种以后要座水点播。”一般在地头或行间种植一些预备苗,在花生2—3片真叶时带土移栽。
2、灭茬除草:麦收后要及早进行深中耕灭茬、锄草保墒,以调节土壤中水、气、热等物理状况,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和根瘤形成。中耕时将垄内的土锄向垄间,控制早期花的下针。化学除草可亩用10.8%精喹禾灵乳油30-40ml兑水15-30公斤,均匀喷雾。喷药时一定要准确,均匀。
3、病害防治:花生苗期最常见的根部病害包括青枯病、茎基腐病、白绢病、病毒等,相对虫害,病害更应该引起重视。花生高产,爱上福达花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