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
2、盆栽时不要放置过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积水时盆土过湿,最好的是放在阶梯形的植台上。改进浇水方式和时间,应从盆沿浇入,避免喷浇。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
3、秋季彻底清除月季园内的带病落叶、病枝一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病源菌。生长期应及时修剪,避免徒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尽量从根部灌水为好,减少湿度。施足底肥,盆栽要及时更换新土。
4、做好发病前的防病工作,在冬季对病株进行重修,清除病茎、枝上的病源,同时在月季栽植区进行病落叶及土面处理。
5、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及时清除枯叶、残枝,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1、加强栽培管理,杜鹃栽培盆土要选用腐叶土,浇水pH值要在4.5至6.5之间,浇水基质要见干见湿,要经常浇施些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以促进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提高抵抗力,盆鹃要放于通风处,夏季要遮荫、防湿、防积水。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掉,并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
2、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1、培育无病薯苗 种薯经过严格挑选,汰除病、虫、冻、伤薯块,然后进行消毒处理。①温水浸种 用50~54℃温水浸种处理10分钟,适用于北方火炕育苗;②药剂浸种 用80%“402“1500倍液浸种l0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分钟。种薯上床前要施足底肥,浇足水,育苗期注意保温、炼苗,培育无病壮苗。在北方火炕育苗,可采用高温,即在种薯上炕后345天内,将床温提高到35一38℃,以杀灭病菌,以后经常保持25-30℃,并注意炼苗,每次拔苗后浇水,升炕温1-2天,以利伤口愈合。
2、栽插无病薯苗 大田栽插时要严格汰除病苗粉剂3000倍液浸薯苗基部(6厘米左右)243分钟;或剪取春薯蔓扦插,均可收到良好防效。
是不能吃的,芒果果实染病初果皮上生针头状黑色小点,后扩展为火山口状黑褐色溃疡斑,易诱发炭疽菌、蒂腐菌侵入。
搞好清园,减少初侵染菌源,收果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并把地面上的病枝、病叶、落果收集烧毁。在发病季节,随时注意剪除病枝、病叶。
在嫩梢和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嫩梢、幼果。药剂可选用:4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500—600倍液。要特别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每隔10—14天一次,连续2—3次,喷后遇雨要补喷。
新建芒果园,要严格选择健康无病苗木。加强管理,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定期喷洒0.5: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7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田问发现病情后及时防治,花生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
1、45%代森铵水剂400~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 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4、用对好的药液40~50kg/亩,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5天施药1次。
5、田间发病较多,多数叶片发现病斑时应加强防治,可喷施下列药剂: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与果穗轴。叶感病后的重要特征是病斑将沿着叶脉发展形成为多角形的病斑,在适合发病的天气条件下,多个病斑在扩大中联结成片,促使了病叶早期发黄干枯,易脱落。病斑灰黑褐色,当环境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着生稀疏茸毛状深橄榄色至近黑色的霉层;幼果期危害果穗时,主要侵染果穗轴,以与枝蔓交界的主穗轴受害较多。穗轴上产生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病斑极易扩大相互合并,当穗轴上各个病斑发展到环绕穗轴的一周后,其下截的穗段即很快变褐枯干并缩细;同样当主轴上的病斑环绕轴一周时,整个的果穗也随之变褐干枯。
1、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采收期前后,而且每次降雨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因此,果穗套袋可以阻止雨水对果粒的冲刷,减少发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