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种抗病品种 如牛津1号、牛津4号、中烟90、富字64号、抵字101、G28、G52、G70、G140、G80、金星、偏金星、安选4号、安选6号、许金1号、许金2号、柯克48、柯克86、柯克139、柯克258、柯克298、柯克411、Nc13、Nc82、Nc89、Nc95、K326、Va770、Va8611、夏烟1号、夏烟3号、台烟及白肋烟中的粤白3号、建白80、8701、Va509、B77等。
2、与禾本科作物及甘薯轮作3年以上或水旱轮作。
3、推广高垄栽培育苗,垄高30-40cm。适时早栽避开雨季。及时中耕除草、注意排灌结合,降低田间湿度。
4、及时拔除病茎、病叶烧掉或深埋。
5、药剂防治。苗床在移栽前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移栽后1个月内,零星发病时,用高科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喷雾叶面或去掉喷头喷淋茎基。或在移栽时,每亩用95%敌克松100~200克拌细土5千克,将药土撒施于烟株茎基周围,并用土封实。移栽后或培土前可喷58%甲霜灵锰锌、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此外,乙磷铝、杀毒矾等新型高科药剂对黑胫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单株选优,芽栽或整薯播种。
3、催芽晒种,淘汰病薯。可采用土沟薄膜催芽晒种,具体做法是: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米,宽1.0-1.3米,长度根据种薯数量而定的土沟。沟底铺草厚10.0-13.3厘米,上堆种薯3-4层,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在17-25℃下催芽7天左右,当幼芽催出火柴头大小时,白天揭膜晒种,夜间盖草帘防冻,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4、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5、适时早播,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
6、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换茬,避免连作。
7、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入窖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1-4℃,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在栽培方面应发展春烟,提早移栽,使感染阶段避开雨季。实行三年以上轮作;起垄培土,开沟排水,保证烟田不积水,不流“过水”,起垄后地面流水不与茎基部接触,以减少传染机会;施用净肥,保持流水不被病菌污染,拔除的病株和摘下的病叶应集中处理。
3.药剂防治 根据黑胫病菌以游动孢于在表土层活动进行再侵染,主要侵害茎基部,以及移栽后和现蕾前为感染阶段等三个特点,进行药剂防治,一般可收到60%以上的防治效果。这对一些优质、抗病性差的品种尤为必要。目前可使用敌克松,施用量每亩七两,与干细土30~40斤拌匀,于封窝及起垄前各施一次药土,撒在烟株四周,并立即复土,以免敌克松见光失效。
1、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采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粉剂拌种。
2、苗床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40%拌种灵粉剂8克,与40%福美双8克等量混合拌入40kg堰土,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
3、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4、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5、发病初期喷洒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9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