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褐斑病的防治

为害叶片、嫩梢和果实。先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褐色,边缘 暗黄绿色至紫褐色。病斑常常融合一起,形成大片焦枯死亡区,周围常带黄色至金黄色。病 叶容易早期脱落。嫩梢发病,出现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黑褐色病斑,边缘淡褐色,病斑中间常有纵向裂纹。发病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 子。果实上的病斑较叶片为小,凹陷,扩展后果实变成黑色而腐烂。

1、田间管理:春雨来临前,彻底清扫核桃园,及时清除病枝叶,深埋或烧毁。同时,加强核桃栽培的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特别要重视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药物预防:在核桃褐斑病发病前使用《奥力克-靓果安》按300倍液稀释喷洒,15天用药一次,搭配《沃丰素》按6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可以较为有效的预防核桃褐斑病的发生。

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在草坪出现枯斑时,应在早晨尽早去掉吐水(或露水),有助于减轻病情。夏季剪草不要过低(一般在5-6厘米),过密草坪要适当打孔、梳草,枯草和修剪后的残草要及时清除,应种植抗(耐)病品种,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使用无病种子。种子带菌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措施: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收后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腐烂分解。高畦或高垄栽培,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控制莲座期的水肥。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 施、过施氮肥。合理灌水,注意排除田间积水。

黄瓜褐斑病多从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发展。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多数直径8~15毫米,小的3~5毫米,大的20~25毫米。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有时病斑相融合,叶片枯黄。发病重时,茎蔓和叶柄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1、种子消毒

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

2、农业措施

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1、标本兼治:

疑难病害的防治仅靠见症治症,特别是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复壮树(株)体,增强抗逆性,解决病菌侵染途径,在生理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早防重治

菌源一旦入园难于根除,真菌病源能够远距离传播,生理性病害(枝干流胶及日灼)一旦形成在树势较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难以根除。所以要加强日常管理从极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解决侵染菌源的数量和侵染条件(伤口、气孔)问题。在发病条件来临(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得力的方案尽最大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起到早防无病、病轻,重治是速效、省钱、省工的效果。

3、中西结合

中(草)药制剂靓果安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

1、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秋后结合深耕及时清扫落叶烧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春季萌芽后可喷施下列药剂减少越冬菌源: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展叶后6月中旬,即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53.8%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5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000—1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加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00—7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3000倍液;12.5%烯溴醇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24%腈苯唑悬浮剂2500—32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1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等,喷旅.间隔10—15天,连喷2—3次,防效显著。

茄子褐斑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下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分生孢子萌发经伤口或气孔侵入,潜育期7~8天,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致病害不断加重。该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4~28℃,相对湿度高于85%或连阴雨、多露利其流行。

1、实行2年以上轮作。

2、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

3、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把植株下部老叶打去,增加通透性。

4、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每667m2施尿素70kg、重过磷酸钙37kg、硫酸钾25kg,影响茄子三因素依次为钾>氮>磷。每667m2单产1000kg,应施尿素55kg,重过磷酸钙23kg、硫酸钾22kg。此外也可喷施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有机活性液肥,每667m2用量300毫升、稀释500倍,喷叶2~3次。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