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防治
1、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进行消毒(参看猝倒病防治)。不使用未腐熟肥料。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
2、发病后,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清除病菌。 本病可结和猝倒病一并防治。
二、药剂防治
方案1: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4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株灌500ml左右,连灌2天, 间隔5天,再穴灌1—2次。
方案2:将“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对发病区域及病区扩大3米得区域采用小区域漫灌,其余600倍液穴灌,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
方案3:将“奥力克青枯立克”60ml,复配恶霉灵30克或百菌清30克或噻菌酮25克,进行小区域漫灌,间隔5—7天再穴灌1—2次;或进行穴灌每株灌药500ml,连灌2天,5—7天再穴灌1—2次。
一、农业防治
1、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进行消毒(参看猝倒病防治)。不使用未腐熟肥料。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
2、发病后,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清除病菌。 本病可结和猝倒病一并防治。
二、药剂防治
方案1: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4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株灌500ml左右,连灌2天, 间隔5天,再穴灌1—2次。
方案2:将“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对发病区域及病区扩大3米得区域采用小区域漫灌,其余600倍液穴灌,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
方案3:将“奥力克青枯立克”60ml,复配恶霉灵30克或百菌清30克或噻菌酮25克,进行小区域漫灌,间隔5—7天再穴灌1—2次;或进行穴灌每株灌药500ml,连灌2天,5—7天再穴灌1—2次。
辣椒立枯病后期是很难治愈的,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一、农业防治
1、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进行消毒(参看猝倒病防治)。不使用未腐熟肥料。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
2、发病后,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清除病菌。 本病可结和猝倒病一并防治。
二、药剂防治
方案1: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4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株灌500ml左右,连灌2天, 间隔5天,再穴灌1—2次。
1、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绩,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是本病与淬倒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2、发病时期不同,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幼苗前期,刚出土的幼苗易发病,立枯病不仅能在幼苗期产生危害,而且大苗也会发病。
3、发病症状,立枯病发生后,病苗的茎基部变褐,若干天后病部缢缩,茎叶萎垂枯死;如果是稍大的苗发病,起初在白天出现萎蔫,夜间恢复,但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秧苗即逐渐枯死,夜间也不能恢复,枯死的秧苗也不会呈猝倒状。此外,立枯病发生后,开始呈现椭圆形暗褐色斑,并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这也是与猝倒病的一个重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