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豇豆锈病

1、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合理密植,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清洁田园,减少再侵染菌源及越冬菌量,春季豆类蔬菜地与秋季豆类蔬菜地应隔一定距离,避免病菌交互侵染。配合使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时摘除棚内中心病叶,防止病菌扩展蔓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棚外销毁,或大田栽培

2、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大,例如粤夏2号为高抗品种,桂林长豆角、铁线青豆角为较抗品种,红嘴燕、青岛新豆角等为感病品种,而桂林青豆角、早长虹豆、冀豇3号等为高感品种。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12.5%特普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43%好力克(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30%特富灵(氟菌挫)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克脱乳油4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防治2~3次。

1、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合理密植,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清洁田园,减少再侵染菌源及越冬菌量,春季豆类蔬菜地与秋季豆类蔬菜地应隔一定距离,避免病菌交互侵染。配合使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时摘除棚内中心病叶,防止病菌扩展蔓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棚外销毁,或大田栽培

2、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大,例如粤夏2号为高抗品种,桂林长豆角、铁线青豆角为较抗品种,红嘴燕、青岛新豆角等为感病品种,而桂林青豆角、早长虹豆、冀豇3号等为高感品种。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12.5%特普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43%好力克(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30%特富灵(氟菌挫)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克脱乳油4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防治2~3次。

肯定是不能吃的,否则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的。豇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和荚。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隆起,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围具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的病斑,受害部分叶片枯黄脱落。叶柄、茎和荚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发病后期,病斑上的夏孢子堆形成黑色橢圆形或不规则形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此外,叶面有时可见稍凸起的粟褐色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在叶背产生黄白色粗绒状物即锈子器。

此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Miura侵染引起。病原菌只为害豇豆,系专性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田间常见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冬孢子经3~5天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至豇豆叶片产出芽管侵入引起初侵染,约8~9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后进一步形成夏孢子借气流进行多次再侵染,直到秋季产生冬孢子越冬。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