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茎腐病

1、定植前1个月,将大棚内外的残枝落叶清理干净并运出大棚销毁,扣严棚膜,8~9月高温闷棚。同时深耕棚内土壤,结合浇大水667平方米施速效氮肥20~30kg或撒施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再盖上地膜可将土壤内的大部分病菌杀死。

2、越冬大棚番茄定植期不能盲目提前,注意晚盖地膜。越冬大棚番茄适宜的定植期应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定植。

3、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大水漫灌,发现地温过高,则扒开茎基部土壤晾晒。定植缓苗后,结合防治病毒病可喷施阿波罗963、施特灵、植物动力2003等药剂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做到以防为主。

4、番茄植株一旦表现出病症,如叶片萎蔫、生长缓慢、茎基部表面发黑时,可用根茎保与克菌康500倍液涂抹患部;剥开茎的侧面发现维管束已变黄,叶片严重萎蔫时,可用根茎保和阿波罗500倍液灌根,促进新根发育;叶片发黄时,用克菌康500倍液或阿波罗963的100倍液喷液或用百菌清和腐霉霜500倍液灌根;对于维管束变成黑褐色的植株应立即拔除,并对土壤消毒,防止病菌随浇水蔓延。

1、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

2、轮作。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合理施肥。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缺钾地块,一般亩施氯化钾7.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每亩25~30公斤。在栽培因素中,氮、磷、钾合理施用能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性,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4、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茎腐病发生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

5、加强栽培管理。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雨季及时排水,达到雨停无积水;分期培土,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1、秋延迟茄子定植时间一般在8月5~10日,处于高温期,且2013年的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地表温度可达45℃以上,而与地表接触的茄子植株茎部表皮较幼嫩,易被烫伤,进而病菌侵入,引起感染。

2、由于昼夜温度较高,温差较小,秧苗生长速度快,4片真叶时秧苗高度足够,但嫁接口处没有完全愈合,定植后接触湿润的土壤,容易被病菌侵染。

3、定植时个别农户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浇水,湿度较大,也容易引起茎基腐病的发生。

多数茄子茎腐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疫霉菌等引起的。镰刀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疫霉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均由根茎部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高温高湿环境也易引起发病。

1、防止种子发霉,保证种子质量。

(1)适时收获,避免种子受潮湿、防止发霉;

(2)晒干种子,保证含水量不超过10%;

(3)安全贮藏,注意通风防潮;

(4)不能使用霉种子、变质种子播种;

(5)麦套花生早播的花生发病轻;

(6)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最好和小麦、高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3、施用腐熟肥料,加强田间管理。

4、药剂防治: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按种子量0.5%~1%药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以能淹没种子为准,浸泡24小时取出播种。

①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按下种子量的5%,掺入细土1.5~2公斤分层喷水撒药,然后拌匀,催芽播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茎腐病病菌在病茎杆上或土壤中越冬,厚垣孢子存活多年;由风雨、水滴滴溅传播;伤口有利于侵入。伤口多(机械伤、虫伤等)、空气湿度高、经常喷淋水、气候温暖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茎腐病是发财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斑可发生在茎杆的任何部位,伤口处发病最多。发病初期茎杆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条件适宜时扩展快。病部表皮略肿胀,茎杆枯死后干缩多呈浅褐色至灰白色,病部表皮易撕裂,呈纤维状。剥去病皮,木质部有褐色病变。若从茎杆顶端伤口处发病,则往往引起嫩梢枯死。在适宜条件下,茎杆上的病斑可蔓延至茎基部。发病后期病部密生许多小黑点粒。

1、选用对茎腐病具有较强抵抗力的火龙果品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加强园区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茎腐病的发生。

3、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残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田间菌源的传播。

4、喷施38%恶霜嘧铜菌酯10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或福美双500倍药液进行药剂防治。

5、20% 叶枯唑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100-125/亩 喷雾、弥本剂是一种内吸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药效稳定。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最多施药2次。本剂应掌握在发病初期使用,采用喷雾或弥雾。

6、32% 唑酮·乙蒜素 乳油 (中等毒)使用75-94毫升/亩 喷雾本品应在病害发病初期均匀喷雾,效果较好。本品是一种保护、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药效较迅速、持效性较好等特点。本品含有乙醇,对其过敏者需注意。本品遇铁易分解,配制是不可用铁制容器。不应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