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轮作,清洁果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土壤热力消毒,可对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配合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提高土壤墒情。
2.科学施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长,优质高产之根本,因此肥料应掌握“多施有机肥、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搞好叶面肥”促使草莓健壮生长,从而激发草莓自身抗根腐病能力。
3、药剂防治,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在育苗时用高锰酸钾每平米2-4克,进行喷淋。移栽前后用高锰酸钾,稀释1500倍液,每株200毫升,进行灌根。
4、高垄地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并在在草莓开花前、幼果期、膨大期要及时喷洒药剂,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
一、防治方法:
1. 种子处理。[1]
2 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3 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
4 提倡轮作,最好水旱轮作;
5 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及腐烂物;
6。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7合理密植,及时去除病枝、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8 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 适当增施磷钾肥。
二、防治用药(浇灌):
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
75%百菌清{打克尼尔} 可湿性粉剂
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一、发病特点
根腐病主要危害西红柿根部,发病初期于主根和茎基部产生褐色斑,后逐渐扩大、凹陷,严重时主根变褐腐烂,导致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部或根部,维管束变为深褐色,之后根茎腐烂,不生长新根,发病后期,病株多枯萎而死。
二、发病原因
西红柿根腐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苗床内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土壤、肥料、农具和浇水等。病菌从幼苗伤口侵入,再借雨水、灌溉水传播。高温、高湿宜于此病发生。苗床连茬、地面积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多、农事活动造成根部伤口多的地块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做好苗床土壤消毒工作,培育无病壮苗。平整土地,做好排灌系统、高畦栽培。重病地与非茄果类、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适量灌水,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浇水后及雨后适时中耕松土。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肥料施用不当烧伤根系。初见发病植株及时拔除烧毁。
1、农艺措施
(1)清洁田园,栽植田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减少病菌传播与积累。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减少病菌积累。
(2)轮作倒茬,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由于枸杞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轮作倒茬减少根部伤口是减少菌源积累的重要途径,应尽量减少重茬。采用培土垄作和中耕时不伤根的农业措施,防治枸杞根腐病的效果达74.4% ;平整土地,高畦深沟栽培,降低地下水位,雨后清沟排渍,防止土壤过湿。
(3)合理密植。栽植密度4 950株·hm 左右为宜。行距应固定为1.5~2 m。
(4)合理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物肥为主,磷、钾肥作为基肥,苗期至开花期喷施液体微肥,促进枸杞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根据树体大小,每年应施45—75?·hm^(-2)腐熟鸡粪,75~120 kg·hm^(-2) 生物菌肥和适量缓释复混肥。
由于杀菌药大多不具备双向疏导作用,采用叶面喷施对根腐病毫无效果,利用药剂灌根防治是唯一途径,病害发作期初用50%托布津800倍或70%敌克松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灌根时,待盆土稍干时进行,更
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每7至10天1次,连灌2至3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同时对养兰场所用石灰水和高锰酸钾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 对肉质根已腐烂但地上部分尚未枯死的病株,唯一的办法就是起苗倒盆,采取急救措施:先将病株取出,自来水冲干净。用利刀把腐烂部分彻底削除,然后将兰株浸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30分钟,取出后在伤口处涂抹草木灰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粉以防腐败感染,之后臵于通风处稍晾干,栽培介质用不含肥分的植金石,兰石等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