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腐病又称灰霉病,是唐菖蒲的常见病害,系真菌病害。叶片感病,初呈黄色或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红褐色;花瓣受害,初呈水渍状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整个花瓣变枯,枯萎下垂;球茎受害,外表产生不规则黑斑。潮湿条件下,感病茎叶上产生一层灰色霉层;在叶鞘内,球茎表面或土壤中产生黑色菌核,可周年发生。
在通常情况下先侵染花和叶片,5月中旬以后侵染枝梢和果实,此后出现反复侵染,在我市一般以幼树枝梢受害重。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适萌发温度为24~26℃。病菌生长适温度为24~25℃,桃园病害流行温度为21~27℃。
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园内树上的病枝、枯死枝、僵果和地面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在花蕾现红时,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菌。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桃园的通风透光和排水,降低园内湿度,增施磷钾肥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减轻病害。桃果采收、贮运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原菌在贮运期间的侵染;发现病果,及时捡出处理。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传播蔓延。
2、在无病区设置苗圃,所用苗木、接穗进行消毒,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加1%酒精浸30~60分钟,或用0.3%硫酸亚铁浸泡l0分钟。
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病菌侵入的伤口。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夏、秋梢抽发整齐。
4、喷药保护嫩梢及幼果。重点保护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苗木和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在春、夏、秋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药l~2次。结果树以保果为主,在花谢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l次。台风过 后应立即进行防治。药剂可用50%敌枯唑(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松酯酸铜悬浮剂500倍液、20%噻菌铜胶悬剂300~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500倍液、64%福美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可杀得800倍液、50%DT可湿性粉剂700倍液、0.3~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夏天用0.3%)。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传播蔓延。
2、在无病区设置苗圃,所用苗木、接穗进行消毒,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加1%酒精浸30~60分钟,或用0.3%硫酸亚铁浸泡l0分钟。
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病菌侵入的伤口。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夏、秋梢抽发整齐。
4、喷药保护嫩梢及幼果。重点保护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苗木和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在春、夏、秋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药l~2次。结果树以保果为主,在花谢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l次。台风过 后应立即进行防治。药剂可用50%敌枯唑(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松酯酸铜悬浮剂500倍液、20%噻菌铜胶悬剂300~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500倍液、64%福美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可杀得800倍液、50%DT可湿性粉剂700倍液、0.3~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夏天用0.3%)。
1、无公害防治:发病初期,使用相关杀菌农药稀释喷雾,每5—7天喷施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加入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3天一次,连用2到3次。
①重点发病月份:辽宁等北方地区一般6—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广东、湖南及上海等地,于5月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②用药倍数及用药次数:在发病前使用广谱药进行植株全面喷施。用药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间隔期为7-10天喷施1次。
2、土壤消毒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粉剂、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钠、福美砷、退菌特,喷洒地面,可减轻发病。
1、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园内树上的病枝、枯死枝、僵果和地面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在花蕾现红时,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菌。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桃园的通风透光和排水,降低园内湿度,增施磷钾肥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减轻病害。桃果采收、贮运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原菌在贮运期间的侵染;发现病果,及时捡出处理。
2、果实易感病时间是4月下旬至5月。药剂保护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落花后至采果前3周,每隔10~15天喷1次药。常用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嘧啶核苷1500倍液,醚菌酯2000倍液等对桃树褐腐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