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色型 植物感病后,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解体,因而叶片上表现为淡绿色,黄色甚至白色.叶片的全面褪绿常称为黄化或白化.营养贫乏如缺氮,缺铁和光照不足可以引起植物黄化.在侵染性病害中,黄化是病毒病害和植原体病害类的重要特征,如翠菊黄化病.
叶绿素形成不均匀,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淡绿相互间杂的现象称为花叶,有的褪绿部分形成环纹状或水纹状,也是病毒病害的一种症状类型,如月季花叶病和郁金香碎色病.
2.坏死型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常见的有:
(1)腐烂 多肉而幼嫩的组织发病后容易腐烂.如果实,块根等常发生软腐或湿腐.引起腐烂的原因是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了,使细胞离散并且死亡.含水较少或木质化组织则常发生干腐.根据腐烂症状发生部位,可分为花腐,果腐,茎腐,基腐,根腐和枝干皮部腐烂等.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分为:
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1、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发生作物: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苗期。适用农药:恶习霉灵、甲基立枯磷、 苗菌净、多氧霉素、甲霜灵锰锌。
2、霜霉病类发生作物:瓜类、葱类、叶菜类。适用农药:甲霜灵锰锌、百菌清、氰霜唑、杀毒矾、克露、氟吗锰锌、疫霜灵。
3、疫病类型发生作物:瓜类、葱类、叶菜类。适用农药:甲霜灵锰锌、百菌清、氰霜唑、杀毒矾、克露、氟吗锰锌、疫霜灵。
4、早疫病类发生作物: 辣(甜)椒、黄瓜、葱、芋等。适用农药:代森锰锌、可杀得、百菌清、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异菌。
5、晚疫病类发生作物:番茄、马铃薯。适用农药:甲霜灵锰锌、氟吗锰锌、氰霜唑、金雷多米尔、克露、蓝保、可杀得。
6、炭疽病类发生作物:甜(辣)椒、白菜、黄瓜、菜豆。适用农药:炭特灵、施保功、农抗120、大生、绿亨一号、多福、多氧霉素。
一、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二、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1、坏死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表现为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如棉花苗期炭疽病、立枯病都造成叶片或根部坏死而出现死苗。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造成根部或根部叶鞘坏死,小麦白粉病、锈病(又叫黄疸)造成叶片坏死,赤霉病则造成穗部坏死等。
2、腐烂
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破坏,如茄子绵疫病、地瓜软腐病、西葫芦灰霉病等。其症状都是腐烂。
3、萎蔫
农作物由于受到病原体的侵染造成根部坏死或造成植株维管束堵塞而阻止水分的向上运输,使农作物缺水而引起植株萎蔫,这种萎蔫往往经过几次反复而使植株死亡,而有的症状轻微的则可缓和。如棉花、茄子的枯萎病、玉米的青枯病等。真菌病害造成的症状主要有以上这三种。
4、其他
真菌病害发生之后,除了以上这些症状之外,通常还出现其特定的病症,也即病原物在病部组织上的特殊表现。如黑色小颗粒、轮纹状霉层、絮状物等。如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粉病都是在穗上出现粉粒,即病原菌的孢子。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叶片上出现白色的霉层,小麦锈病则在小麦叶片上出现红锈色的突起,也就是病菌的孢子堆。茄子绵疫病则是在茄果表面出现棉絮状的丝状物(并伴随着茄果软腐),这是病原菌的菌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