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果实畸形僵化,引起植株早衰,影响产量。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群集危害,能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温室白粉虱每年可发生10余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早春温室内虫口密度较小,随气温回升及温室通风,白粉虱逐渐向露地迁移扩散,7-8月份虫口数量增加较快,虫口密度最大,9月中旬,气温开始下降,白粉虱又向温室内转移,因为内外迁飞,使得防治很困难。
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但忌白色、银白色,不善于飞翔。在田间先一点一点发生,然后逐渐扩散蔓延。田间虫口密度分布不均匀,成虫喜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株保持水平平衡,极不易脱落。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不断向上部叶片转移,因而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形成了一定规律:最上部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深褐色的卵;再下部依次为初龄若虫、老龄若虫、蛹。
温室白粉虱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
2、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
3、引发霉菌,其分泌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污染叶片与果实。
4、影响产品质量,真菌导致一般果实变黑。
5、传播病毒病,白粉虱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介体
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也能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白粉虱危害特点
白粉虱是保护地草莓的主要害虫,它的若虫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整株枯死。同时它分泌的蜜露对叶片造成污染,滋生真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成虫体长1.0~1.4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卵0.2毫米,长圆形,有一短小的卵柄,刚产下的为淡黄色,孵化时颜色逐渐加深;若虫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背面有蜡丝5~6对。白粉虱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年发生代数多,而且有世代重叠的现象。它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1℃,约一月完成一代。
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果实畸形僵化,引起植株早衰,影响产量。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群集危害,能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草莓失去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