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粉蚧处理

1、保护和利用天敌。

粉蚧的天敌很多,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对控制蚧壳虫危害起较大作用,应尽量加以保护和利用。因此,要尽量少施广谱性农药,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种类,同时避免在天敌发生初盛期喷药。此外,多采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施药方法,如注射、涂干和根施等。必要时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放养。

2喷雾。

有的粉蚧体背蜡粉,因此要选用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药剂。同时,要掌握适当的施药时期,在若虫初孵阶段为防治的最佳时期,使用一般的触杀剂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粉蚧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不能多次连用同一种农药。具体方法是:用48%乐斯本乳油(毒死蜱)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灭扫利)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液,或10%吡虫啉5000倍液,或25%蚧死净乳油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喷药1~2次,间隔5~7天,虫害严重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喷洒药液前,最好进行修剪,以充分发挥药剂的触杀作用。

1、大水浸泡: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的季节,进行20天左右的土壤浸泡,能显著地消灭土壤中有害杂菌与病虫。

2、夏季高温闷棚技术: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晴天的上午,地面喷施杀虫杀菌剂,每30斤药液加100毫升酒精,及时覆盖上地膜,密闭棚膜,使棚内温度高达70℃以上,以杀死棚内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虫卵。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天,1个月更好。

3、湿热杀菌法:可以有效的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线虫、有害真菌和细菌,解决重茬死苗的难题。具体方法:在冬春茬蔬菜拉秧后进行,每亩撒施70千克生石灰粉,10-15立方米生鸡粪或其他畜禽粪便,植物秸秆3000千克,微生物发酵菌种8千克。用旋耕梨旋耕一遍,使桔秆、畜禽粪便、菌种搅拌均匀,然后深翻土地35厘米,浇透水,盖上地膜,扣严棚膜,保持一个月左右,去掉地膜,耕地一遍,裸地晾晒一周,即可达到杀灭病菌、活化土壤的效果。该法对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对危害黄瓜最严重的嫁接黄瓜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效最好。对于嫁接口细菌性腐烂病也有明显效果。

防治粉蚧的方法有多种,可结合进行。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即在种苗调运时严格检疫,避免粉蚧人为传播扩散。种植时宜列植,密度合理,注意通风透光,以不利于粉蚧生长繁殖。当发现少量粉蚧为害植株时,可人工用竹片或吹刷轻轻刮除或刷除。若危害严重,需及时治理。

一是生物防治,即通过保护和引放粉蚧的天敌来实现对粉蚧的控制。粉蚧的主要天敌有瓢虫和草蛉,如孟氏隐唇瓢虫是目前粉蚧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种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粉蚧是比较彻底又省事的办法。

二是化学防治,施药关键期是一龄幼虫活动时。一般刚卵化后的幼虫并不马上分泌蜡粉,等天气晴朗暖和时陆续以团体蜡壳爬出,过几天体外才陆续上蜡。因此,在幼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前施药防治效果最佳。可选用2.5%的溴氢菊酯乳油、2.5%的氯氟氢菊酯乳油或40%的毒死蜱+20%的阿维菌素,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两三次。对已开始分泌蜡粉的康氏粉蚧可以在使用以上药剂时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硅来增强农药的附着性,延长防治期,提高杀虫效果。如用含油量0.3%至0.5%的柴油乳剂或黏土柴油乳剂混用,也有良好的杀虫作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