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应急自救 > 重度哮喘

长期原则

哮喘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治疗目标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为主。有些哮喘患者不了解哮喘治疗的艰巨性,总希望用一种药物、一种疗法短期内将哮喘治愈,这是不现实的。

有些病人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憋气、呼吸困难而痛苦不堪,希望医生迅速缓解哮喘带来的痛苦,所以在接受治疗时积极配合,而一旦病情缓解就不能坚持治疗,甚至完全停止治疗。殊不知,只有重视平时的预防和治疗,才能大大减少急性哮喘发作的次数,从根本上减轻痛苦,减少死亡的危险。同时也因就诊次数的减少,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

个体化原则

很多患者对于疾病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非常常见,他们会将各种药物使用的体会进行交流。往往可以看到一些患者,在等待门诊就诊时互相交流:你用什么药、效果怎么样等等。但是很少有患者在交流时会谈及具体剂量:你用多少喷、什么时候加量的、什么时候减量的。其实,这往往是哮喘的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有别于其他慢性疾病的一部分--个体化治疗方案。

1、注意病人保暖,环境安静,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2、家属不要把病人围起来,要保持病人周围空气新鲜;室内通风,空气新鲜,但没有过堂风。3、避免室内有煤油、烟雾、油漆等刺激性气体。

4、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但慎用镇静剂。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或让病人抱着枕头跪坐在床上,腰向前倾。此位置有利病人呼吸。解开领扣,松开裤带,避免胸腹受压和不必要的搬动。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低、中、重度哮喘发作时,由于呼吸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造成机体明显缺氧,必须及时补充氧气。当病人已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指甲青紫时更应尽快吸氧。

6、立即向急救中心呼救,请急救医生前来救治。待病情稳定后,护送病人到医院就诊。或直接去医院急诊室救治。病人如神志不清时可让其平躺在平板上,快速送往医院。

(1)糖皮质激素

① 局部糖皮质激素:如用必可酮气雾剂,每日可吸入8~16揿(400~800ug)。早晨1次应用。通过储雾罐吸入,或用碟式干粉吸入器。如用必酮碟,则用200ug的剂型,每日清晨2~4药泡,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后,应用清水漱口。如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则在停用全身激素后应用。

②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开始时,应用泼尼松1周左右,每日剂量为l~1.5mg/kg,早晨1次或分次服用。1周后逐渐减量,以至停用口服制剂,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持。

(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① 吸入治疗:如用喘乐宁气雾剂,每日可用4-6次,每次l~2揿(100~200pg),吸入方法同上。或用碟式干粉吸入器,如用喘宁碟,则用200ug的剂型,每日4~6次,每次用1药泡。如在医院中治疗,亦可用0.5%ventolin以氧气或压缩空气作动力雾化吸入,每次用0.5%ventolin 0.01~0.03ml/kg。最大量为每次lml,用2~3ml生理盐水稀释,氧气或压缩空气的气流量>6L/min,每1~2小时吸入1次。

哮喘发作应该如何正确急救

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哮喘,不要惊慌失措。应该立即着手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1.让患者坐下或是半卧状,或让其抱着枕头跪坐在床上,此时应该保持患者的腰向前倾,这样有利于呼吸。

2.中、重度哮喘发作时,由于呼吸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造成机体明显缺氧,必须及时补充氧气。当患者已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指甲青紫时更应尽快吸氧。家属迅速取出家用吸氧瓶,以每分钟3L的高流量氧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患者吸入。

3.立即让患者吸入手边备用的气喘喷雾剂,用量参见该剂型的说明书。一般舒喘灵或沙丁胺醇(喘乐宁)气雾吸入,按压1—2喷,每天不超过6—8喷。口服喘乐宁,每次2—4毫克,每日3次。

4.注意患者保暖,环境安静,鼓励其配合治疗。

1、猝死:猝死是过敏性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常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2、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据统计,哮喘约有半数系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诱发,应努力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以减少感染。

3、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由于哮喘发作、缺氧、摄食不足、脱水,心、肝尤其是呼吸和肾功能不全,常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这些均是影响哮喘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要努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每天甚至随时监测电解质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气胸和纵隔气肿:由于哮喘发作时气体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肺内压明显增加,慢性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