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
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蜜虫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
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雌性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蜜虫为害。
本科蜜虫的寄生植物几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纲的所有的科。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木贼科植物为寄主。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雌性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蜜虫为害。
蜜虫繁殖周期不太稳定,最快的10天就可以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这与当地的天气情况、降水情况都有一定的关联。”
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木贼科植物为寄主。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雌性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蜜虫为害。
蜜虫腹部有管状突起(腹管),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成份为甘油三酸脂,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为植物大害虫。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产幼蚜。植株上的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夏末出现雌蜜虫和雄蜜虫,交配后,雌蜜虫产卵,以卵越冬,最终产生干母。温暖地区可无卵期。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类是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由于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以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等重要害虫。
1.瓢虫: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捕食性瓢虫多以蜜虫为食。许多瓢虫只在特定的生境中生活,有时仅限于特定生境的少数几种植物上。相反,许多种类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是广布的,许多生境中均可发现它们的踪迹,当生境中猎物变少时会离去他出寻找食物。
2.食蚜蝇:食蚜蝇是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蓟马、鳞翅目小幼虫等的有效天敌,为双翅目食蚜蝇科昆虫,以幼虫捕食蜜虫而着称。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体宽或纤细,体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斑纹,某些种类则有蓝、绿、铜等金属色,外观似蜂。
3.寄生蜂:寄生蜂指膜翅目细腰亚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小蜂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种昆虫,种类很多,分别寄生于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常见的有小蜂、姬蜂、茧蜂、赤眼蜂、啮小蜂等。
3-5月份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蜜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在防治蜜虫的过程中,很多农户会反映蜜虫越来越难治,其实这个时候打是比较好的,最好选择一个晴天,下午、5、6点,接近傍晚,温度低,防止农药蒸发。
我们都知道,蜜虫属于刺吸式昆虫,那么针对刺吸式昆虫的药有: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蚜酮、噻虫嗪、噻虫啉、螺虫乙酯、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联苯菊酯、乙基多杀霉素等。
一、小麦蜜虫预防方案
小麦扬花期蜜虫预防方案: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磷二+芸苔素(吡唑预防时间长,吡虫啉预防蜜虫再加上磷二补充营养促进调节营养均衡)
小麦灌浆期蜜虫治疗方案: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丙环唑或烯唑醇(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磷酸二氢钾+微肥(用2-3次可有很明显的增产效果)可以使用一些复配制剂交替使用效果最佳。
1、生物农药。用0.65%茼蒿素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兼治瓜叶螨;用1.8%阿维菌素乳油(商品名:阿巴丁、爱福丁、害极灭等)3000-4000倍液喷雾,既防治蜜虫又防白粉虱;也可用2.5%鱼藤精乳油600-800倍液或1%苦参素乳油500倍液喷雾。
2、化学药剂。可选用20%吡虫啉乳油(商品名:大功臣、一遍净、蚜虱净等)1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商品名:好年冬〕1000-1500倍液、3%乙虫脒乳油(商品名:莫比朗)15-20毫升/亩,兼治瓜蓟马;其他还有80%敌敌畏乳油150-200克/亩、3%阿维.高氯氟氰乳油(商品名:农年丰)20毫升/亩、连续进行叶面喷施2次,每5-7天1次。应交替用药,减少虫抗药性的发生。不宜选用抗蚜威(商品名:辟蚜雾),对瓜蚜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