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稻蓟马

稻蓟马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的,稻蓟马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茭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叶上产卵为多。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7、8月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生为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蓟马的严重为害期,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全。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它们常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物的表皮组织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瘪,影响产量和品质[2]。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作物移栽前对苗床进行药剂喷淋处理,或移栽后对幼苗进行灌根处理,对于防治苗期蓟马类、粉虱类以及叶螨等刺吸为害的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且省工省力。选用具有内吸性的药剂,如新烟碱类的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等。灌根的时间可选在定植前1~2天或移栽缓苗后进行,在育苗盘中直接灌根处理后再移栽更为方便,如将内吸杀虫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稀释成3000~4000倍液,每株用30~50毫升灌根;或将喷雾器的喷嘴去掉,直接喷淋育苗盘幼苗的根部,以淋透苗盘中的土为适宜。灌根的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持效期长达1个月,在维管束发达的作物上效果更好。

蓟马初生期一般在作物定植以后到第一批花盛开这段时间内,应在育苗棚室内的蔬菜幼苗定植前和定植后的蓟马发生为害期,选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500倍液5%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共2~3次,可减少后期的为害。

1、农业防治

冬末春初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

蓟马有趋蓝色的习性,利用这一点,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但防治效果往往不彻底。

3、化学防治

可选择5%的高氯·啶虫脒(蓟马专杀)乳油2000倍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0.3%的印楝素(刹蓟马)每亩用量90-140克(中果农业生产)、或4.5%高氯乳油1000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加5%溴虫氰菊酯1000倍混合喷雾,见效快,持效期长。为提高防效防治抗性发生,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

白醋是不能治稻蓟马的,当出现这种虫害时要使用其他方法来治疗,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稻蓟马虫体很小,成虫体长只有1毫米---1、5毫米,黑褐色。冬季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中和麦类作物上越冬。次年育身期间,秧苗长至2片---3片叶时飞入秧田产卵繁殖。虫体小,非常活跃,能飞能跳。成虫有趋绿性,秧苗移栽后,进入分蘖期食料丰富,利于大量产卵繁殖赕害心叶和幼嫩组织。叶片受害初期呈小白色斑点,叶尖上部内卷,使稻苗生长缓慢,分蘖减少或停止,为害严重时秧苗枯死。

像防治其他害虫一样,要施足秧田、大田的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或施用新型腐殖酸复混肥,控制秧苗和稻苗正常生长,状而不过旺,以抑制成虫产卵量,减轻为害。农药防治:秧苗期3片---4片叶期和移栽前7天---10天各施1次药,亩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75毫升---10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20%的三唑磷乳剂75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50%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25%的杀虫双200克--25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1、秧苗移栽期稻蓟马的协调用药。稻蓟马在秧田期发生,通过移栽带入大田,常使大田分蘖期稻株受害。过去大田防治蓟马费用较大,对天敌杀伤严重,不符合协调防治的原则。若在秧田移栽前,在秧床播种前施用呋喃丹,利用其内吸和残效期长的特点,可以保持秧苗移栽后一个月内基本免受蓟马危害。这种施药方法对稻田蜘蛛、隐翅虫等影响不大。如果秧田期没有用呋喃丹进行处理,移栽大田后受蓟马危害时,可用杀虫双、快杀灵、菊马乳油等农药进行防治,效果比乐果或其它有机农药好,且又对天敌的影响小。

2、防治中期害虫协调用药的种类。在防治中稻中期害虫的协调用药上,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蓟马等效果在90%以上的农药有:亩用Bt乳油100克加杀虫单30克或杀虫单50克加三唑磷75克,以Bt乳油加杀虫单的效果最好。水稻中期以后,叶片遮挡,使用喷雾施药法可大大减少对中、下部天敌的杀伤,有利于天敌的存活和繁殖。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