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鼠害防治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小家鼠的防治:

小家鼠为鼠科中的小型鼠,体长60~90毫米,体重7~20克,尾与体长相当或略短于体长。头较小,吻短,耳圆形,明显地露出毛被外。

该鼠繁殖力很强,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以春、秋两季繁殖率较高,冬季低。孕期20天左右,一年可产仔6~8胎,每胎4~7只。初生鼠于当年可达到性成熟并参与繁殖。

小家鼠是人类伴生种,栖息环境非常广泛,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踪迹。住房、厨房、仓库等各种建筑物、衣箱、厨柜、抽屉等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30米。

根据小家鼠型小体轻,无新物反映的原则,捕获小家鼠所用捕鼠工具的灵敏度一定要高,鼠夹用小号,布放地点之间小于2m;用鼠笼时笼网眼要小。其中用粘鼠板或粘蝇纸捕捉,安全有效,捕获率高。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生态学灭鼠: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生态学灭鼠是综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环,另外也可以在角落使用灭鼠器来进行灭鼠。

2、安全使用灭鼠药

有资料显示,导致中国百姓中毒的毒物类型,农药和鼠药列为前两位,农药占29.22%,鼠药占28.62%。每年中国的农药用量比鼠药用量要多得多,所以按比例,急性剧毒鼠药是中国老百姓中毒死亡的首要因素。

在1950年以前,投放急性鼠药是消灭老鼠的主要手段,毒鼠强等是被通常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毒性大,无解药,早已被禁用。现在通常使用以抗凝血剂为主的慢性鼠药,老鼠服药后,症状较轻,不易引起同类的警觉,而且浓度低,对人、畜较安全,解毒药是临床常用药,中毒后容易获救。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殖不育技术降低,甚至除去鼠类的生育能力的技术,或者是通过保护鼠类天敌,利用生物链法控制鼠类的国度繁育。

一是生殖不育技术。利用鼠类不育剂可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有目的的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不同程度将鼠类危害进行降低。生殖不育技术防治鼠害方法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药剂主要是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二是天敌保护方法。动物害鼠天敌种类有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雕,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狐狸、豹猫等。大力保护与利用鼠类天敌,完善生态链功能,促进鼠类天敌的健康有序生长,对控制鼠害具有很好作用。 首先要在在农林山地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其次禁捕、禁猎鼠类天敌;然后在林田中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应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防治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秋季防治在10月上旬以后,霜降上冻或降雪后进行。

1、营林技术措施。根据调查,害鼠喜栖息在向阳平坦地,主要危害樟子松、落叶松等,所以要广泛营造混交林,合理密植,使林分郁闭良好,加强林分卫生管理,创造不利于害鼠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2、封山育林措施。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进行封山育林,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同时,当草超过苗高时,及时进行抚育,解除幼树被害环境,起到保护林木的作用;在抚育时,要将杂物堆放在离幼苗、幼树较远处。

3、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保护苗鼠、鹰、蛇、狐狸、黄鼬等害鼠的天敌,并创造其安全栖息的条件,可以人工设置鸟巢,竖招引竿、堆石块等,并进行宣传教育,严禁林内附近村屯群众捕捉、摸杀雏鸟和砍伐鸟巢树,创造定居繁殖场所,利用动物之间的食物链,从而控制和减少害鼠的数量。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一)围栏建设

首先采取围栏保护措施,对严重鼠害草地进行禁牧、封育,以利于植被恢复。

(二)生物防治

运用对人、畜安全的各种天敌因子来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暴发,以减轻或消除鼠害。生物防治面积应达到当年度防治总面积的70%以上。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天敌控制 近年来,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日益趋向于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走保护鼠类天敌,进行生物灭鼠的路子。鸟类中的猛禽有鹰、猫头鹰等都是鼠类著名的天敌。据资料显示,在它们的食物中鼠类的遇见率高达75%。1只成年鹰1日内捕食20—30只野鼠,捕食范围可达600m以上,几个月内能把1km范围内的鼠捕尽。利用天敌来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方法主要有保护、招引、投放等方式。保护草原上捕食害鼠的鹰、雕、猫头鹰、猫、蛇类、 沙狐、赤狐以及鼬科动物等益兽益鸟,禁止猎取和捕杀。在草原开阔处建设鹰墩、鹰架,开展招鹰灭鼠活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