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㈠农业上
鼠类为杂食性动物,农作物从种到收全过程中和农产品贮存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其害。多在晨昏活动。有的专吃种子和青苗,如大家鼠、社鼠、 黄毛鼠、小家鼠、黑线仓鼠和大仓鼠等;有的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如鼢鼠和鼹形田鼠等;有些鼠类喜食粮油作物种子,如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等。世界各地的农业鼠害造成的损失,其价值相当于世界谷物的20%左右。
㈡林业上
主要是食害树种;啃咬成树、幼树苗,伤害苗木的根系,从而影响固沙植树、森林更新和绿化环境。林业上的主要害鼠有红背鼠、棕背鼠、花鼠、 松鼠和林姬鼠等。
㈢牧业上牧业上的害鼠主要有黄兔尾鼠、达乌尔黄鼠、旱獭、黑唇鼠兔、布氏田鼠和鼹形田鼠等。主要是大量啃食牧草造成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场面积缩小。沙质土壤地区常因植被被鼠类破坏造成土壤沙化;鼠类的挖掘活动还会加速土壤风蚀,严重影响牧业的发展和草原建设的进行。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据统计,全世界鼠类对农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于25个最贫因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可养活两三亿人口。一般而言,农田鼠害可使粮食减产5%左右。我国每年农田受害面积达数亿亩。牧场鼠害主要是破坏草场,影星牧草产量和质量,甚至使牧场退化。我国每年受害的牧场也有数亿亩。林区鼠害一是盗食树籽,一是啃食幼树的树皮,影响出苗率和成活率。我国每年受害林区面积达数百万亩之多。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老鼠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是从人类开始定居务农有了家,老鼠就依附人类为生,时时处处危害人类。它的种类多,数量大,适应性强,得以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从古生存至今,成为人类不请自来,不受欢迎的客人。在我国现有的各种鼠类数量是人口数量的4倍,如此庞大的群体无论从传播疾病、危害经济,还是无处不在的破坏程度上,都在警示着我们必须坚决置鼠于死地而后快。
鼠类可以直接把疾病传播给人类或通过体外寄生虫间传播给人畜。鼠可传播高达35种以上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班疹伤寒等。历史上被鼠类传播疾病夺走的生命据专家估计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北京地区也处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内,1997年北京发生22例流行性出血热,1998年5月就发生24起流行性出血热,而1999年5月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超过1998年全年总和,可见每10年是鼠传播疾病的高峰期的科学推论是十分正确的。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李氏菌病: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所以要保持鼠鼠及鼠鼠居住环境的卫生,这也是养宠物最基本的常识和要求了。
出血热:引起出血热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一是通常先由被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绿猴)将病毒传染给人,然后再由病人传染给其他健康人。其例子就是恐怖的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但是鼠鼠是不会的这种病的,而且疫区仅限非洲,且一共就发生过数次便未在爆发;其二便是鼠鼠传染的了,这在我国八九十年代还是很普遍的,例如吃了被野生家鼠(此家鼠是学名,即一般见到的大老鼠,而非指家养的鼠)污染过的食物,但是同样,只要确保自家鼠鼠不与外界野生鼠接触,其几率也是几乎为零,可见,保持鼠鼠及鼠鼠居住环境卫生是万分重要的!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怀孕期间打了出血热疫苗是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具体影响的程度目前无法预测,因此这种情况需要严格做好孕期的检查,在孕14-19周做唐氏筛查,孕22-26周做四维彩超产前排畸,若是有必要16-20周做羊水穿刺及脐血分析,这样可以明确宝宝在宫内的发育情况,没问题的话就还是可以生育的。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据统计,黄河源头区因草原鼠害造成的黑土滩型草场退化面积已达200万hm2,部分草原已失去放牧利用价值。当地牧民忧虑地说:“人不灭鼠,鼠将灭人。”
鼠害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天然草地鼠类分布广、数量多。常见的啮齿类动物有高原鼠兔、喜马拉雅旱獭和草原田鼠等。其中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对草地危害最大。灭鼠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学灭鼠法、化学灭鼠法、生物学灭鼠法和生态学灭鼠法四大类。它们各有特点,使用时互相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